加载中…
个人资料
左左302
左左302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118,722
  • 关注人气:57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禽驯化之源之七

(2010-05-03 08:51:20)
标签:

鸟类

猎奇

驯化

家禽

原禽

孔雀

蓝孔雀

国鸟

鸳鸯

游禽

鹦鹉

虎皮

攀禽

杂谈

分类: 动物世界

家禽驯化之源之七

家禽驯化之源之七家禽驯化之源之七

    我国特禽鸟类的天然资源十分丰富,野生物种多,基因库较大,加上近几年来从国外引进的经培育驯化的生产种群为数已有几十个品种品系,诸如鸽、乌骨鸡、雉鸡、榛鸡、野鸭、鹦鹉、鸳鸯、金丝雀、鸬鹚、百灵、孔雀、鹌鹑、鹧鸪、火鸡、珍珠鸡、贵妇鸡、鸵鸟等,鸟类的驯化进入全速发展时期。家禽驯化之源之七

21、蓝孔雀家禽驯化之源之七

     类别:原禽             科  属:鸡形目雉科孔雀属

     产地:亚洲             驯化地:亚洲家禽驯化之源之七

    鸡型目雉鸡类是最易驯化的动物,雉科的原鸡、竹鸡、鹌鹑都已成为人类常见的观赏食肉鸟类,美丽的锦鸡、白鹇、孔雀、褐马鸡也进入人类驯化历程,将来像蓝孔雀这样的人类驯化的美丽野禽深入我们的生活。

家禽驯化之源之七

    蓝孔雀是世界上美丽鸟类的代表,分布于南亚,是印度的国鸟,在印度文化中占重要地位,现在已经广泛饲养,并且由白化变种即白孔雀。

家禽驯化之源之七家禽驯化之源之七

    蓝孔雀,别称印度孔雀,为鸡形目雉科孔雀属大型鸟类。孔雀属共有两种,即蓝孔雀和绿孔雀(见上图对比),这两种都是羽衣非常华美的鸟类,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观赏鸟类。蓝孔雀驯化时间较早,人工饲养的蓝孔雀,含有高蛋白、低能量、低脂肪、低胆固醇,既是极高的观赏价值,又可做为高档珍馐佳肴。

家禽驯化之源之七家禽驯化之源之七

    绿孔雀,又名爪哇孔雀,产于东南亚一些国家,包括我国云南热带雨林,被誉为鸟中皇后(见上图)。绿孔雀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也是我国傣族文化的重要构成。绿孔雀比蓝孔雀略大,身体粗壮,雄鸟长约 1.4米,雌鸟全长约 1.1米,具攻击性,必须与其他鸟类分开饲养,也没有被人类驯化。

家禽驯化之源之七家禽驯化之源之七

    蓝孔雀主要产于巴基斯印度斯里兰卡是印度的国鸟。早在4000年前蓝孔雀就已经被人类带到了地中海地区,因此孔雀是人类饲养最早的观赏鸟类。在埃及、古罗马以及在欧洲中世纪时期人也吃其肉。蓝孔雀留鸟今天世界各地均有孔雀被饲养白孔雀和黑孔雀两种变异种。是世界上许多动物园的主要展出动物,在旧大陆早已名声四播。我国常见的孔雀也是蓝孔雀,但我国并没有野生的蓝孔雀

家禽驯化之源之七家禽驯化之源之七

      蓝孔雀很漂亮,雄鸟头上具冠羽,眼睛的上方和下方各有一条白色的斑纹。头顶、颈部和胸部为蓝色。翅膀上的覆羽为黑褐色,飞羽黄褐色。腹部深绿色或黑色。尾上的覆羽形成尾屏。雌鸟头上具冠羽。头顶、颈的上部为栗褐色,羽缘带有绿色。眼眉、脸部和喉部为白色。颈下部、上背和上胸部为绿色。上体其余部分为土褐色。翅膀具白色的边缘。下胸部暗褐色。腹部暗黄色。虹膜褐色。腿、脚角褐色。

家禽驯化之源之七

    雄性蓝孔雀的总长度可达约两米,重四至六千克。雄性蓝孔雀上部的尾羽约152厘米长,可以竖起来像一把扇子一样“开屏”。尾羽上反光的蓝色的“眼睛”可以用来吓天敌。天敌可能会将这些眼睛当作大的哺乳动物的眼睛。假如天敌不被吓走的话蓝孔雀还会抖动其尾羽,发出“沙沙”声。雄鸟的颈部、胸部和腹部呈灿烂的蓝色,雌鸟的羽毛主要为灰绿色。

 家禽驯化之源之七家禽驯化之源之七

    蓝孔雀主要生活在丘陵的森林中,尤其在水域附近。清晨和傍晚它们随其群到田地里觅食。由于孔雀吃年幼的眼镜蛇,因此在印度它们非常受欢迎,在许多地方它们不会遭到捕猎,它们可以非常亲人。蓝孔雀生活在干燥的半沙漠化草地、灌木和落叶林地区,在地面上觅食和筑巢,但在树上栖息,主要以种子、昆虫、水果和爬行类为食。家禽驯化之源之七

    蓝孔雀是一种极其名贵的观赏、食用和药用动物。人工养殖蓝孔雀不单扩大了观赏动物资源,也给高级工艺品、生物制品提供了原料。早在一千多年前的药典《新修本草》中就对孔雀的食用和药用价值作了记载。

家禽驯化之源之七

22、鸳鸯家禽驯化之源之七

     类别:游禽             科  属:雁形目鸭科鸳鸯属

     产地:亚洲             驯化地:亚洲家禽驯化之源之七

    鸳鸯,是能与孔雀媲美的观赏鸟类,与大多数雁鸭不同,鸳鸯的美丽在于五彩斑斓,其色彩之华丽绝不逊于孔雀,自古以来就为中国著名的观赏鸟类。人工饲养观赏历史悠久,也使鸳鸯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和神话传说中离不开的鸟类。

家禽驯化之源之七

    鸳鸯,别称乌仁哈钦、官鸭、匹鸟、邓木鸟,为雁形目鸭科鸳鸯属的中型鸭类,全长40厘米左右。体重630克。雄鸳鸯为最艳丽的鸭类。颈部具有由绿色、白色和栗色所构成的羽冠,胸腹部纯白色;背部浅褐色,肩部两侧有白纹2条;最内侧两枚三级飞羽扩大成扇形,竖立在背部两侧,非常醒目,雌性背部苍褐色,腹部纯白。雄鸳鸯覆羽与雌鸳鸯相似,胸部具在粉红色小点。眼棕色,外围有黄白色的环,嘴红棕色。脚和趾红黄色,蹼膜黑色。

家禽驯化之源之七家禽驯化之源之七

    鸳鸯栖息于内陆湖泊及山麓江河中,平时成对生活而不分离。鸳鸯善于行走和游泳,飞行力也强。筑巢在多树的小溪边或沼泽地、高原上的树洞中。洞口距地面10-15米,洞内垫有木屑及亲鸟的成羽,产卵6-10枚或更多,卵呈灰黄色或白色,圆形,无斑,重45-52克。家禽驯化之源之七家禽驯化之源之七

    鸳鸯是我国的著名珍禽,特别是雄鸳鸯更是鸭类中羽色最绚丽的佼佼者,深受人们的喜爱。鸳鸯栖息在内陆湖泊和溪流中,杂食性,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包括各种草籽、作物种子、坚果等,此外动物性食物包括蚂蚁、蝗虫、甲虫、蜗牛、蜘蛛、小鱼等。家禽驯化之源之七家禽驯化之源之七

    鸳鸯被驯化历史时间较长,2000多年前就有饲养。鸳鸯的寿命大约10年,人工养殖的可能更长,人工笼养环境中,孵卵由雌鸟担任。雏鸟由成鸟守护,一般留巢1 个月,2个月后开始学飞,但他们仍同亲鸟一起生活。家禽驯化之源之七家禽驯化之源之七

   受栖息地破坏和人类捕杀,野生鸳鸯越来越少,鸳鸯日益濒危,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鸳鸯这种美丽的水禽,在保护野生鸳鸯的同时,可通过人类的驯养扩大种群,让人类能长久欣赏这一美丽的水鸟。家禽驯化之源之七

23、绯胸鹦鹉家禽驯化之源之七

类别:攀禽             科  属:鹦形目鹦鹉科鹦鹉属

   产地:亚洲             驯化地:亚洲家禽驯化之源之七

    提到驯化的观赏禽类,谁都能想到一个美丽的鸟,既聪明伶俐,又漂亮可爱,这就是著名的观赏鸟类--鹦鹉。鹦鹉在我国驯化历史较长,古人驯化鹦鹉模仿人语,又可欣赏鸟儿多姿。现代,更多鹦鹉种类被人类驯化,市场常见的鹦鹉如虎皮鹦鹉、牡丹鹦鹉、绯胸鹦鹉可算是其中最著名的观赏品种代表。

家禽驯化之源之七家禽驯化之源之七

    鹦鹉,是鹦形目鹦鹉科与凤头鹦鹉科两科的众多艳丽、爱叫的美丽攀禽的统称。该两科种类非常繁多,有82属358种,是鸟类最大的科之一。鹦鹉以其美丽无比的羽毛,善学人语技能的特点,更为人们所欣赏和钟爱,常被人类饲养,情侣鹦鹉族、横斑鹦鹉族等都是著名的观赏鸟类。绯胸鹦鹉是驰名中外的笼鸟,主要产于我国四川省,也称四川鹦鹉,驯化历史较悠久。 

家禽驯化之源之七

    绯胸鹦鹉,又名四川鹦鹉、鹦哥,为鹦鹉科鹦鹉属美丽的攀禽,善学人语,故我国古代常驯养,也成为传统文学的著名鸟类,历代文人骚客咏鹦鹉的诗词也很多。

家禽驯化之源之七家禽驯化之源之七

    绯胸鹦鹉栖息于海拔不高的山麓林带,群居,日行性,夜间与八哥、鸦类混群栖于树上,留鸟。树栖,善攀缘,嘴脚并用,沿直线飞行,喜鸣叫,声音响亮、粗厉,经训练能仿人言。以坚果、浆果、嫩枝芽、谷物、种子等为食。

家禽驯化之源之七

    绯胸鹦鹉分布于中国西藏、云南、广西、海南等省区。国外见于印度、孟加拉、缅甸、越南和印度尼西亚。

家禽驯化之源之七家禽驯化之源之七

    绯胸鹦鹉繁殖期12月一次年4月,营巢于树洞中,每产3-4卵,孵化期约1个月,晚成鸟。

家禽驯化之源之七家禽驯化之源之七

    受栖息地严重破坏和人类过度捕捉,野生绯胸鹦鹉一濒临灭绝,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也是中国二级级保护动物,亟待保护这一美丽难得的物种。

家禽驯化之源之七

25、虎皮鹦鹉家禽驯化之源之七

     类别:攀禽          科  属:鹦形目鹦鹉科纽澳鹦鹉族

    产地:亚洲           驯化地:欧美

家禽驯化之源之七家禽驯化之源之七

     鹦鹉家族恐怕是被驯化种类最多的鸟类,人类饲养的鹦鹉几乎占鹦鹉种类的半数以上,美丽可爱的鹦鹉成为最著名的观赏鸟类,人类驯化中并杂交出很多美丽鹦鹉来。如仅仅由金刚鹦鹉杂交繁殖出来混种金刚鹦鹉已达14种,且更多鹦鹉新品种将出现,观赏鹦鹉成为世界成新时髦。家禽驯化之源之七家禽驯化之源之七

    情侣鹦鹉族、纽澳鹦鹉族、玫瑰鹦鹉族、金刚鹦鹉族等等都成为人类成功驯化的代表。但我国比较市场比较常见的有葵花鹦鹉、虎皮鹦鹉一类小型观赏鹦鹉。

家禽驯化之源之七家禽驯化之源之七

    虎皮鹦鹉,又名娇凤、彩凤、阿苏儿、鹦哥,属于鹦形目鹦鹉科纽澳鹦鹉族的小型品种,原产于澳大利亚的内陆地区,性情活泼且易于驯养,在我国是大众最喜欢的宠物鸟之一,野生种群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家禽驯化之源之七

    虎皮鹦鹉很漂亮,头羽和背羽一般呈黄色且有黑色条纹,毛色和条纹犹如虎皮一般,所以称为虎皮鹦鹉。虎皮鹦鹉羽毛颜色光艳,头部呈圆,喙部有钩曲,喙上方有蜡膜(多数虎皮鹦鹉的性别可通过蜡膜颜色来分辨)。虎皮鹦鹉腿部比较短,四趾,其中第二三趾向前,第一四趾向后,易于其攀树、攀物。

家禽驯化之源之七家禽驯化之源之七

    虎皮鹦鹉平均寿命是7年。体长16~18厘米,体重35克。前额、脸部黄色。颊部有紫蓝色斑点。上体密布黄色和黑色相间的细条纹。腰部、下体绿色。喉部有黑色的小斑点。尾羽绿蓝色。虹膜白色。嘴灰色。脚灰蓝色。雄鸟鼻包为淡蓝色,雌鸟为肉色。家禽驯化之源之七家禽驯化之源之七    虎皮鹦鹉原产大洋洲,广泛分布于澳大利亚内陆地区,东部、西南部、北省的沿海地区,约克角半岛、塔斯马尼亚岛也有少数分布。曾引进(包括逃脱的笼养鸟)到许多国家,但绝大部分无法成功顺利生存繁衍,包括英国、日本、美国、波多黎各、香港、巴西、瑞士、哥伦比亚、新西兰、阿曼等国家,可是美国佛罗里达州的族群在1950年时引进后却成功地生存与繁衍后代。

家禽驯化之源之七家禽驯化之源之七

    皮鹦鹉主要栖息于开阔的草原地区、干燥的马利植被区、穆拉加灌木丛和开阔的茂密林区、充满桉属和金合欢属植物的平原地区、农耕区;平时大多不会离开河岸或是水源太远。他们是群聚性的鸟种,平时大多聚集20只甚至数百只,曾经有聚集过25000只的记录;如果受到惊扰,则整群会飞起,在空中转圈且忽然不定向的飞动,然后降落在安全距离附近的树上;他们是相当合群的鸟种。家禽驯化之源之七

    野生虎皮鹦鹉一般以各种植物的种子、浆果及植物的嫩芽、嫩叶为食,到秋季飞到田间啄食谷物。喜集群,常结成20只数百只不等的一群外出觅食,有时甚至聚集2万或更多数量成群活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