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李清
李清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734,458
  • 关注人气:1,96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到底什么样的城市才称得上“文学之都”

(2017-05-19 08:22:57)
标签:

南京

文学之都

叶兆言

爱丁堡

苏童

分类: 文娱杂谈

文/李清

 

日前,南京在国内城市中首个提出将申报世界“文学之都”,引起了关注和热议。关注和热议的原因,在我看来主要是,南京当得起“文学之都”的称号吗?凭什么是南京?

其实,提出这样的疑问,或者说对南京“不服气”,原本是有一些误解的。因为所谓的“文学之都”,很多人可能觉得是“首都”的意思。而实际上,全世界已经有20个城市入选“文学之都”。“文学之都”只是联合国“创意城市网络”授予某些城市的七大主题荣誉称号之一,包括文学之都、音乐之都、电影之都、设计之都、民间艺术之都、媒体艺术之都、烹饪美食之都等。如果改成“文学之城”的说法,恐怕大多数人就能更容易地接受了。

毫无疑问,南京是一个跟文学渊源颇深的城市。作为六朝古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在文学史上的余韵不散,近代也留下无数文人逸事,当代也有苏童、毕飞宇和叶兆言等名家。无论是诗词,还是散文、小说,南京都可以说是一个“重镇”。南京的书店也比较多,整个城市的气息具有“文学腔调”,对作家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尊重。而文学对一座城市的意义也不言而喻,一些作家、作品甚至让城市风格印上了深深的烙印。

当然,“文学之都”或者“文学之城”,更重要的可能是文学氛围。南京这座城市现在的文学氛围怎么样?从不同角度看答案会不一样。比如看出版的文学作品,乃至各种官方非官方的文学活动,确实数量不少,挺热闹的。但看民众对文学的热情,与过去那种对“缪斯”的追崇,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在波兰的“文学之都”克拉科夫街头,有排得长长的队伍“等诗人”。英国爱丁堡申报命名时说“爱丁堡是一座建立在文学上的城市”,南京有底气说这样的话吗?

公众对南京申办世界“文学之都”感到惊讶,或者说不够认同,还有一个原因是,中国文学的国际交流少,尤其是“走出去”较少。且不说至今只有莫言一个人获得诺奖,我们当代文学作品的对外翻译就远远不够,更不要说销售了。而在欧洲的许多国家、城市,情况是远远不一样的。冰岛是小语种国家,雷克雅未克2011年被授予“文学之都”称号,雷克雅未克只有20万人口,除了有丰富的中世纪文学遗产外,还特别注重文学的教育、保护和传播,在发扬文学在现代城市景观、现代社会和居民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南京为何会申办世界“文学之都”?当地著名作家、政府部门与评选方“一拍即合”固然是一方面,但如果放到近年来中国的大背景下,这样的申办可以说是必然的。就像各地积极申报“非遗”,以及各种“XX城市”称号一样。在地方政府的眼中,文化能够提升城市形象,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也能显示主政官员的政绩。从相当意义上讲,南京申报的其实是“文化之城”,是在打造“城市名片”,与文学爱好者理解的文学的内涵与外延,并不完全相等。

如果说,南京够不上申办世界“文学之都”,那中国还有那些城市够得上呢?实际上,文学历史、文学名家、文学现状与南京相当的,国内肯定能找出几个。此前有消息称,上海、深圳都有意申报或打造“文学之都”。国内还有一些以文学为特色的小城,地方已经建了作家创作基地、授了称号,但作为世界级还有差距。而南京这样的城市,成为世界“文学之城”,虽然可能尚有一定差距,但通过努力是可以补上的。

怕就怕“醉翁之意不在酒”,申办“文学之都”主要不是为了文学,而是想搞“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甚至像有的地方为公园申报世遗,只为门票涨价。

 

发表于澎湃,详见: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688599_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