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丹东晓程
丹东晓程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090,984
  • 关注人气:60,61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4年百万辆:破釜沉舟还是画饼充饥?

(2011-05-24 21:46:28)
标签:

4年百万辆

破釜沉舟

还是

画饼充饥

晓程

汽车

焦点评论

丹东晓程

分类: 汽车评论散文随笔

4年百万辆:破釜沉舟还是画饼充饥?

文/丹东晓程

最近有报道说,科技部制定的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草案的主要目标,将2015年电动车保有量规定为达到百万辆级别。同时规定相关目标为:电池性能提升,成本降至现在的一半,动力电池产能达到100亿瓦时;建立电动车标准体系,起草100多项标准,重点以小型纯电动汽车技术和充/换点技术标准为代表;新能源车示范运行城市的数量以每年10个的速度增加,2015年达到70个以上;完善基础设施,在示范城市建立2000多个充电站,40万个充电桩。

现在离“十二五”期末只有4年时间。

我们现在的基础是,没有一款电动车达到量产。电动车销量微不足道,羞于提及。其它一切几乎处于空白状态。2008年,科技部长万钢曾在出席某论坛时表示,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在2010年占到总销量的10%。但现在看,这个目标远没有完成。

此前提出、即将出台的新能源汽车十年发展规划的主要目标则是投入千亿元打造电动车产业链,2015年掌握电动车关键技术,2020年电动车市场规模达1000万辆。

4年完成100万辆的电动车拥有量,9年完成1000万辆,究竟有没有可能完成?有没有把握完成?如果没有把握,为什么急于提出这么不切实际的规划?

第一、规划不同寻常。

这个规划不是孤立的。伴随着这个规划的,是强力主攻电动车的四大信号。

一、推出战略举措:技术奠基,标准规范,小车切入,示范领先,突出重点,设施完善。规划草案的相关战略措施比较完备。

二、实现三大突破:实施关键零部件、动力电池模块化、大规模产业化突破、整车集成技术、混合动力汽车性价比突破、技术支撑平台与示范考核的创新、小型纯电动汽车技术平台的突破。

三、加大补贴力度:去年,政府部门推出《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中,对纯电动汽车和插入式电动汽车的补贴力度分别达到最高6万元和5万元,上海私人购买纯电动车最高补贴10万元。杭州深圳纷纷推出私人购买电动车的高额补贴额度。

四、史上最强投入:投入一千亿元研发生产电动车之举已经箭在弦上。这是迄今为止对电动车研发的最高额度专项投入。

规划的目标之高,投入的资金额度之高,突出了力度之大。电动车补贴的额度,表明了地方政府发展电动车的积极性。中央决心大,地方积极呼应,这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发展电动车的破釜沉舟的决绝心态。

这是显而易见的破釜沉舟的信号。

第二、背景不同寻常

电动车研发,是新能源汽车研发的枢纽和核心,关乎摆脱传统能源依赖,具有经济意义和国防意义,关乎国家能源安全。鉴于此,国家下大决心,花大气力,定大规划,志在必得。

第三、难度不同寻常

即使千城千辆示范推广,电动车也难以在4年之内销售100万辆。难度之大,显而易见。

目前市场处于空白状态。不断预热的市场将进入电动车饥渴状态。

在此饥渴状态下,成熟的电动车推广必然形成先难后易的推进。

谁最先以成熟的产品敲开市场大门,谁就将先入为主,大举挺进中国市场。

目前,大众电动车将率先进入市场。在中国市场批量销售,也只是两年左右的时间。福特、丰田等电动车生产大鳄也已打好了进军中国市场的算盘。

在中国自主品牌电动车羽翼未丰而中国电动车市场如饥似渴、中国电动车设施逐渐完善张网以待之时,国外电动车品牌很可能乘虚而入。可以预见的局面是,国外电动车品牌将先人一步,占据中国市场的半壁江山。而中国实现铺设的充电站、充电桩,都有可能被国外电动车品牌鹊巢鸠占、坐享其成,为他人作嫁衣裳,连市场一起,被国外品牌占据。待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姗姗来迟之时,需要用加倍的力气往这个很少缝隙的市场里面强挤硬钻。

为拉动电动车产业而不惜付出巨额资金和巨大充电资源和市场资源,这种投入无异于背水一战。

此战必胜的唯一途径,就是制定发展细则,尽快落实规划,快速推广自己的产品,加速退出混合动力车型,通过重组兼并,明确电动车研发重点企业,举全国之力,强化研发生产集中度,两年之内,实现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批量生产,抢占市场。

对自主品牌电动车企业实施税费减免政策,对其产品的私人销售加大补贴力度。

既有破釜沉舟的决心,就有背水一战的气魄。相信会有混合动力汽车私人购车补贴、电动车不限购等相关政策出台。

否则,规划力度大,执行落实跟不上,上述规划就等于画饼充饥、望梅止渴。

(新浪汽车独家专稿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