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福建半闲子
福建半闲子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95,992
  • 关注人气:13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鲁迅的祖屋

(2012-01-14 11:07:58)
标签:

北上

绍兴

鲁迅

祖房

影像

娱乐

    绍兴鲁迅中路周家老台门,便是鲁迅的祖屋。

    祖屋坐北朝南,前临都昌坊口,后通咸欢河,青瓦粉墙,砖木结构,是典型的清代台门建筑。

    这幢房屋是鲁迅的七世祖周绍鹏在清乾隆十九年(1754),因为家业的发展需要而购买的。当时周绍鹏家大业大,在绍兴富甲一方,土地就有几千亩。经过大规模的改建后,周氏人家从此就在这里聚族而居,敷衍生息。

    老台门分四进,第一进俗称“台斗门”。门上方悬挂着鲁迅祖父周福清的“翰林”匾。我的目光就停留在这上面,我的思绪也随着这匾倒流……

    周福清对鲁迅的影响不可谓小。鲁迅的名字、字、号都是经过这位祖父之手改定的。1881年鲁迅诞生时,周福清正是朝廷官员,虽只有七品,但毕竟不是寻常百姓。他的言行及所作所为多多少少对鲁迅还是有影响的。7岁启蒙,12岁就读三味书屋,对绘画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鲁迅少年时代的这些经历,固然有其个人天资聪颖的成分,但封建士大夫家庭的熏陶,也不可缺少。多年后鲁迅成了一代文豪,对人谈起往事,对祖父是刻骨铭心的。

    周福清是周家的骄傲。

    周家虽然有上千亩的良田,有几千平方米的宅院,但官场里却无人问津。

    1871年周福清赴京会试,中贡士,殿试获得第三甲第十五名,被皇帝钦点定为“翰林院庶吉士”。

    这“翰林院庶吉士”,拿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需要在有关院校(翰林院)再深造的“后备干部”。

    有了这样一个辉煌的前程,不光是周家,就是绍兴城也感到脸上增了不少的光彩。

    那天京报抵绍,数名报子,手提大锣,一路狂敲,直奔周家。一时间,周家大院里喜气洋洋,热闹非凡。报喜声,道贺声响成一片。周家终于从耕作到经商,跨入了仕层,这对周家来说是多么巨大的变革啊!

    然而正当家人在尽情分享着这从天而降的欢乐时,鲁迅的曾祖母,却突然在后屋里放声大哭起来。边哭边说:“拆家了,拆家了!”这显然是不吉利之词,家人都愣了,谁也搞不清楚老太太为什么会在这大喜的日子里冒出这样不好听的话。

    周福清别看在科举上有所作为,但对官场的事两眼摸黑。他在翰林院学习了3年后,并没有得到要职,而是被派到江西的一个县里任知县。

    当时从翰林院出来的官吏,都是科甲出身,自觉比别人高一等,外人看了心里自然有气,常暗中作梗,引其犯事。

    周福清秉性耿直,直言不讳,看不惯的事就说,相不中的人就骂。有一次他和抚州知府因为公事争执起来。知府见说不听他,就谎称是皇上的意思。周福清一听不但不买账,反而故意问道:“皇上,皇上是什么东西?”惊得知府大汗淋漓。周福清所处年代正是光绪年间,慈禧太后专权。对这位专横跋扈的女野心家,周福清自然看不惯,称其为昏太后,而对光绪的不作为,周福清也耿耿于怀,称之为呆皇帝。

    周福清的这种“反骨”性格,在仕途上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可想而知。任期不到3年,他就以不称职为由被弹劾革职。

    然而,周福清从骨子里还想做官。在封建王朝,做官是显示个人能力和身价的惟一和最佳途径,周福清当然脱不了这个俗。他嫉恨那些庸官,但自己却还想着挤进这个行列。

    他变卖田产,举债借贷,不惜重金,捐了个官内阁中书。但这个中书不能马上到任,而是要等候补缺。周福清整整等了9年,最后才成了个以抄写为职的七品小京官。代价之大,是何等的惨重和可悲啊!

    成年后的鲁迅和他的兄弟们,在利用手中的笔描述官场、仕途之路时,都别有一种滋味,想来他们祖父的这段遭遇恐怕是直接影响他们的重要原因吧?

    周福清是周家衰败的导线。

    做了官的周福清虽然是个穷官、小官,但毕竟还是有身价之人。这在别人看来还是羡慕得不得了的事。周家也为此在绍兴这方土地上被人高看一眼,乡里乡亲有了大事要做,都愿意找周家人拿主意。

    1894年的秋天,周福清为母亲去世在家服丧。这一年浙江举行乡试,周氏家族有五户亲友要去应试。当时清政府腐败透顶,买官卖官的现象蔓延得很厉害,但面上还要维护廉洁奉公的表象。亲友为了有把握,便凑了一万两银钱来找周福清。他们打听到,这次担任主考的殷如章是周福清的同榜进士。

    周福清不犹豫是假。他知道贿赂考官的罪过是什么,更清楚一旦事发的后果是什么。开始他想拒绝,但架不住亲友的哀求,又联想起自己的儿子,也就是鲁迅的父亲周伯宜屡试不第的窘境,决定铤而走险一回。

    他带上办事一贯精明的仆人陶阿顺,乘船到苏州去迎候殷如章。

    清政府虽然腐败,但“严格执法”的文章还是要做给人看。为了防备舞弊,主考官出京不得会见任何亲友及熟人,也不准收发信件。周福清熟知这些规定,所以当看到殷如章的官船后,他自己不敢贸然前去,写了一信,然后把银票装在信封里,让陶阿顺悄悄靠上去,见机行事。

    陶阿顺果然很能办事,船靠上后把信递给了殷如章。当时船上有一人正和殷如章在说话,就没有拆信。陶阿顺一看急了,忙喊道:“信里有万两银票,怎么不给个回条呢?”不料,那个跟殷如章说话的人是此次考试的副主考,殷如章为了表示清白,将信递给了副主考……

    “拆家了,拆家了!”知道事情败露的周福清猛然想起了母亲当年的呼叫,一种不可抗拒的预兆,油然贯穿在心头。他知道,这个家现在是彻底毁在他手里了!

    像塌了天,周家乱成一团。可能担心株连,13岁的鲁迅和两个弟弟被带到了乡下,一住就是一年。鲁迅的父亲本来就在仕途上坎坷多舛,一直闲居在家中,无所事事,现在更是雪上加霜,被革去了秀才身份,整日伤感,常借酒消愁,年仅36岁就告别了人生。

    周福清的案情报到了光绪之处,傀儡皇帝别的可能说了不算,但在惩治小官吏上,御笔一挥,足够周福清享用一番了。本来从苏州知府到浙江巡府都为周福清说情开罪,但年轻气盛的光绪帝坚持自己的主张,下了一道谕旨:判周福清斩监候,秋后处决。

    所谓的“斩监候”,就是把所有被判为死刑的犯人押在监狱里,按省份分开,把姓名写上,以圆形排列纸上。到了秋天要斩决时,由皇帝用朱笔在名字上画圈,圈上谁,谁就被处决。没被圈的就在牢里等下一年。若3年不被圈,就改为无期徒刑。

    周福清算是命大,终于逃过了被圈之灾。7年后,刑部大赦,65岁的周福清回到了家中。

    接二连三的打击,尽管心灰意冷,但周福清对光宗耀祖的历史念念不忘。每到祀拜祖宗之时,他仍然要穿上礼服、顶戴,自称身有诰命。那模样可怜、可笑又可气。

    周福清以自己对仕途的痴迷、热衷、经营、惨败,给世人提供了一段研究清历史的资料,给鲁迅和家人却留下了一面现实生活的镜子和惨痛的人生教训。

    按照周福清设计的周家发展规划,他希望从他开始,延续他的后人都在仕途上有所作为。他之所以敢冒杀头之罪去做贿赂之事,很大的成分是期望通过这种办法使自己的儿子能够金榜题名,光宗耀祖。

    所幸的是他的如意算盘没打中,否则周家的后人很可能成为封建没落王朝的卫道士,或者是另一类达官贵人。

    周福清到死很可能感到遗憾,我们从挂在他祖屋里的那幅头戴顶戴、身穿官服的画像就可以想象得出来。但是他永远不知道,正因为他的多灾多难,给中国的文化战线送来一名伟大的斗士。他就是他的长孙鲁迅。从这个意义上评价,周福清也算是有功之人。他用他的牺牲,唤起了后代的觉醒和别样的抉择。人们在研究鲁迅的时候,不应该忽略他。(以上文字摘自王溱的文章《鲁迅的祖父》)

    鲁迅的祖屋
绍兴鲁迅中路路口,一堵“鲁迅故居”广告墙
鲁迅的祖屋
鲁迅与少年闰土的雕塑
鲁迅的祖屋
鲁迅与私塾先生的雕塑
鲁迅的祖屋
鲁迅祖屋,免费开放
鲁迅的祖屋
一进天井
鲁迅的祖屋
一进大厅
鲁迅的祖屋
厅名“德寿堂”
鲁迅的祖屋
大厅右侧是鲁迅祖父接待来客的地方
鲁迅的祖屋
大厅二进房
鲁迅的祖屋
鲁迅的祖父和他的两房夫人肖像
鲁迅的祖屋
客人聚餐的餐厅
鲁迅的祖屋
鲁迅祖父的书房
鲁迅的祖屋
这张紫檀大圆桌可一分为二,人多时合而为圆,人少时一分开可贴墙而摆,是鲁迅祖父与两妻两子家人进餐所用,现在价值已是不菲了
鲁迅的祖屋
鲁迅姑姑的闺房
鲁迅的祖屋
其姑刺绣的场所
鲁迅的祖屋
老爷子的办公房
鲁迅的祖屋
库房
鲁迅的祖屋
孩童睡房
鲁迅的祖屋
少年睡房
鲁迅的祖屋
橱房及下人用餐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蠡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