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自在自然
自在自然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48
  • 关注人气:4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端砚沙头、底板与石肉

(2009-06-08 11:50:41)
标签:

文化

 

太易

 

浅谈端砚沙头、底板与石肉

 

    凡端砚坑口之石材必分三层,沙头置上,石肉居中,底板于下!沙头与石肉、石肉与底板,中间各有一条分界线,石农称之为《分》;如大海里的咸水与淡水一样分开。当风平浪静时分界线很明显。

    咸淡水很接近,而又很清楚,(井水不犯河水),像这样的分界线,石农称为《壮》。当狂风暴雨时,分界线扩宽,咸淡水混浊不清,像这样的分界线,石农称为《蒙》。
    端溪上三坑论,老坑、坑仔的《分》: 多《蒙》少〈壮〉,麻子坑多〈壮〉少〈蒙〉。
要辩认三坑石质,麻子坑最容易,老坑次之,坑仔最难;  发件水麻,与大家共同研究!
左边石皮为底板,右边魚脑冻为石肉,中间偏红色的为〈分〉。这样的〈分〉称〈壮〉!

浅谈端砚沙头、底板与石肉

 

底板的分

  早年石源丰富,砚材仅取石肉,沙头底板尽弃之,近年石源短缺,故将带有沙头底板的石肉统作砚料,把石肉安放在墨堂上,把沙头底板置于堂外,作雕刻用途,既废物利用,又有欣赏价值,但石料天成,石肉太少,弃之可惜,被迫把底板充其量放于墨堂戓作墨池。
底板不利下墨,甚至拒墨,堂内有少许底板,实用无害,多则不宜。
底板的〈分〉….〈壮〉. 则容易出现冻. 白。水麻:左边天青冻为石肉,右边底板,中间白色的线为〈分〉。

浅谈端砚沙头、底板与石肉

浅谈端砚沙头、底板与石肉

 

沙头的分

   底板在高倍放大镜见有极徽细石觔, 如竹子的根系,磨墨滑不留手或拒墨。
沙头含沙质,在阳光下见闪闪发光,下墨快. 发墨粗。不利于墨堂,免強可作墨池!
靠近沙头的石肉少见冻,〈分壮〉…则多见焦叶白。水麻:左边沙头与右边石肉

浅谈端砚沙头、底板与石肉

浅谈端砚沙头、底板与石肉

 

风平浪静,人皆喜之。狂风暴雨,总须面对。麻子坑〈壮》多《蒙》少,也有例外,有部分石料正处在〈蒙〉的位置,石农称为〈四成肉〉。沙头四成肉只作茶盆石料,少作砚材。
旱麻:带眼四成肉

浅谈端砚沙头、底板与石肉

浅谈端砚沙头、底板与石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