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王才亮律师
王才亮律师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866,651
  • 关注人气:19,93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拆迁了,无形资产如何补偿?

(2008-04-21 11:41:51)
标签:

房屋征收

财经

分类: 媒体关心

   房屋拆迁中,工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被人们忽略了。一段时间,城市化让官员的政绩突出,但却使就业形势严峻,民族竞争力下降。一个国家不能靠面对“水泥森林”自慰而立于世界之林。由此产生的问题十分严重!我从前年提出这一问题,得到了许多有识之士的支持。这里,我推荐一篇文章,希望有更多的朋友能关心这一关系到民族未来和社会和谐的大问题。

 

拆迁了,无形资产如何补偿

时间:2008年04月21日  07时01分   作者: 林世钰   新闻来源:检察日报   

 

福建泉州三私企面临拆迁困局折射物权法真空地带

拆迁了,无形资产如何补偿

http://www.jcrb.com/n1/images/jcrb1630/pic_104069.jpg

在联益,这样的“大家伙”有上千台,要拆迁谈何容易。

http://www.jcrb.com/n1/images/jcrb1630/pic_104070.jpg

企业一旦拆迁,几百人的吃饭问题怎么解决?

http://www.jcrb.com/n1/images/jcrb1630/pic_104071.jpg

东陶是泉州市丰泽区的重点企业、纳税大户

54岁的香港商人蔡东桥,感冒一个多月了,打了吊针吃了中药,仍然不见好转。半个月前,他的脸上还起了好几个包。“没办法,这半年来太闹心了,没睡过一个安稳觉。”

让他闹心的,是2008年1月4日福建省泉州市迎宾馆周边整治区征地拆迁安置工作领导小组下达的一张“拆迁告知书”。他经营了27年的泉州联益纺织印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益),就在拆迁红线内。

“城市要发展,我很支持,但政府几乎没有考虑企业的无形资产损失。我的企业一旦拆迁,就可能面临倒闭,20多年的心血就要付之东流。”蔡东桥对企业的未来忧心忡忡。

和联益一起被列入第一批拆迁范围的,还有泉州丰泽东海陶瓷工艺品厂(以下简称东陶)和泉州市建邦混凝土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邦)两家私营企业。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包括物权法在内的法律法规对企业拆迁补偿(特别是无形资产损失)都没有作出具体规定,这使企业拆迁补偿陷入无法可依的困境。

一纸拆迁告知书,要求企业半年内搬迁

4月7日,记者穿过尘土飞扬的晋江大桥工地,来到了联益。公司坐落在泉州市东海乡宝山村后坑地段。进了办公楼,只见一楼的楼梯拐角贴着对联:上联是“联岁祥和兼灿烂”,下联是“益年大吉道峥嵘”,横批是“联演盛世”。“这是我一个朋友送给我的,看来现在联演盛世是不可能的了。”蔡东桥苦笑。

记者看到,拆迁告知书上写明的拆迁原因是,“东海片区系我市‘一二三四’城建总纲中的‘三片’之一,是泉州今后的行政、文化和商贸中心。”协议拆迁期限定于2008年1月5日至2月5日。

记者在泉州市政府网站查阅到,所谓“三片”,就是东海镇等三个片区。按照泉州市政府的规划,这里将要“腾笼换鸟,退二(工业)进三(第三产业)”,建成今后的行政、文化和商贸中心。两年前,东海片区开始大面积拆迁。

据蔡东桥介绍,去年12月28日,丰泽区政府派人给联益等三家企业送来了拆迁安置补偿方案。今年1月4日下达了拆迁告知书,要求企业在一个月内签协议。随后,政府相关部门还口头通知企业,要求5月21日前搬迁。

听到这个消息,蔡东桥说他当时都懵了,坐在那里半天缓不过神来。“泉州的城市要发展,我们很支持,但政府也应该妥善解决民企的发展问题。没有提供安置地,时间又限定半年,搬迁这么大一个企业容易吗?光设备就有1000多台。”蔡东桥更不解的是,“拆迁涉及到企业的生死存亡,政府部门为何事先不到企业了解情况就作出决定?”

蔡东桥原是福建晋江人,1978年赴港定居,1991年以港商身份回泉州投资创办了联益。“当时这里是一片荒山野岭,山下农民盖房子都到山上挖红土。我是第一个到这里办厂的。经过20多年的建设,才成了现在这个样子。”说起当年的艰辛创业,蔡东桥无比感念。

20多年来,蔡东桥的企业越做越大,从当初的一条生产线到如今的六条生产线,工人也从最早的100多人扩招到800多人。生产的雨伞花布、油光布等产品远销欧美、南非等国家。

“民营企业的生存周期很短,我们能做到今天不容易。我们自身在发展,也解决了很多人的就业问题,而且缴税也很多。”记者在三家企业的办公室墙上挂着的牌匾看到,他们均是丰泽区重点企业、纳税大户,每家企业年缴税额过百万元。

让蔡东桥最头疼的是安置地。拆迁告知书下发后的几天,他就被告知政府无法安排安置地。于是,去年以来,他相继到泉州泉港区、惠安县找地,未果。“我们是污染行业,企业要落地必须有集中的污染控制区。现在很多地方条件都达不到,我们几乎没有出路了。”

对拆迁担忧的还有工人。41岁的蔡福顺在联益干了26年,孩子去年刚考上大学,一年学费3万元。他还在泉州贷款买了一套80平方米的房子。“我和妻子都在联益工作,一旦企业倒闭,我们没有收入,孩子的学费和房子的月供都无法解决,只能回安溪老家种茶叶了。”

记者还走访了东陶,业务经理林向荣和办公室主任林建南接待了记者。“公司生意很红火,生产的宗教产品在欧美国家销路很好。一旦拆迁,供需链条就会断掉,三四百人的吃饭问题怎么解决,现在都不敢多想。”

在厂区旁边的宿舍区,晾着的衣服和被单在风中飘拂,孩子在地上奔跑。“我们厂里有好几对夫妇,他们在这里结婚生子,祖孙三代都住在这儿。”林建南忧心忡忡。

50岁的林向荣对自己的“老无所养”表示担忧。“我们在私营企业干了一辈子的人,不像国企职工那样有保障。一旦没有收入,养老保险都没钱交,老了以后不知道怎么办。”

相比联益和东陶两家企业,建邦的情况似乎稍好点。目前政府已在城东开发区给他们找了一块临时安置地,可以过渡五年。五年后的安置地,目前他们正在寻找。

“我们1994年就交了400多万元土地出让金,当年就拿到土地使用证,目前距土地使用期限还有很长时间。政府想征地,应该跟我们平等谈判、讨价还价,而不是单方面作出决定。”建邦公司副总经理李飞跃说。

采访中,三家企业向记者出示了他们的土地使用证。记者看到,他们在不同时间交纳了土地出让金,使用年限为50年。

无形损失如何补偿,补偿方案未提及

采访中,三家企业均向记者反映,政府的安置补偿方案只是对企业的有形损失进行补偿,对无形损失的补偿没有具体规定。

记者看到,去年12月5日出台的《东海片区征收工业用地补偿安置方案》列出:补偿的项目包括地上建筑物补偿、设备补偿、土地补偿。此外,搬迁补助费用按合法建筑面积6元/平方米计算,拆迁造成工厂停产、停业的补偿费用,按照拆迁合法建筑面积12元/平方米·月计算;一次性给予9个月的补偿。

“企业的无形损失在方案中根本没有提及。”蔡东桥说,“一旦拆迁,我们长期积累的供销网络就要中断,企业的生产能力、技术力量、市场份额要受影响。而且员工在企业服务多年,企业必须向他们支付巨额的安置费用。按照目前的补偿标准,我们最多能拿到1亿元补偿,而我们的成本是2亿元,这点补偿根本无法弥补企业的损失。”

从去年年底开始,蔡东桥公司的订单只接到今年6月份。“不敢再接了,谁知道什么时候拆迁。如果到时订单没完成,客户会向我们索赔的。”建邦公司副总经理李飞跃说,出于同样的担忧,他们公司现在也不敢承接20层以上的高楼工程了。

蔡东桥比较了外地企业的拆迁补偿标准,发现他们采取把土地出让净收益部分补偿企业的做法,比如福州的比例是50%。“政府也可以参考这种做法,将部分土地出让净收益补偿我们的无形损失,这样就能给企业一条生路。”

在4月2日泉州市政府副秘书长余惠西主持召开的新的补偿方案讨论会上,蔡东桥第一个发言。他建议政府参照外地做法,将土地公开挂牌出让后净收入的70%返还企业,以减少企业的损失。

对于蔡东桥提出的要求,参加过补偿方案制订讨论会的泉州市土地储备中心征地事务科副科长黄少平觉得不好操作。“那块地的用途现在也没有明确,如果是商业用地比较好办,挂牌拍卖后有土地出让金。如果是绿地等公共用地呢,政府没有任何土地出让收益又如何补偿呢?”

黄少平介绍,和以往的补偿标准相比,这次补偿在某些方面还提高了一些。“去年搬迁补助是一次性给予6个月的补偿,这次还多给了3个月。企业提出很多要求,要看他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还是公共利益立场上。你看泉州目前正在修晋江大桥,要花很多钱。如果把钱都给企业了,政府哪来钱建设这些公共设施呢?”

他告诉记者,征用三家企业的土地用途是工业工地,但他们目前提的补偿要求已经接近商业用地。“这是不合适的,工业用地的补偿肯定要比商业用地低,是按照工业基准地价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评估的,工业基准地价每两年调整一次。去年每亩地补偿20万元,今年差不多还是这个标准。”

但蔡东桥认为,目前这块地的土地出让金每亩可达几百万元,而政府只给企业每亩补偿20万元,“实在太低了。政府应该想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是与企业争利,把它掐死。”

记者联系上了泉州市丰泽区副区长陈伟群,他表示自己是拆迁的具体执行者,不便接受采访。他建议记者去找建设局,“他们比较了解整体情况。”在泉州市委宣传部的安排下,记者随即联系了泉州市建设局,该局办公室一位许姓负责人以“局领导下乡没空,具体问题找丰泽区政府”为由婉拒了记者采访。

期待征收条例关注企业拆迁补偿

几年前,干了十几年拆迁工作的泉州市房地产管理局产权产籍科科长吴远航就在关注和思考企业拆迁的问题。

他告诉记者,上个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泉州拆迁的地点多在老城区,一般是国企和集体企业的厂房。很多企业已经处于半倒闭状态,拆迁后补偿款到位后,企业就给员工办社保、医保或给职工一定的补偿,解除劳动关系。还有的企业用补偿款购买店面或写字楼作为第三产业养活职工。“当时拆迁推进比较顺利,矛盾没怎么激化。”

吴远航说,近几年情况发生了变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划区扩大,拆迁范围从老城区移到了原来的城郊,一些当初在城郊办厂的私营企业被列入了拆迁范围。很多企业还在经营,生意很红火。一旦拆迁,可能面临倒闭。”

为此他认为,政府应有长远的城市规划,让企业有充分的搬迁准备时间。政策上要优惠,给一些有发展前途的企业找好安置地,让他们有个退路。“让一些城市规划区内的污染企业尽快搬出城区,还市民一个优美的生活环境。”

他告诉记者,目前物权法已生效,但相关的征收条例没有出台,企业补偿没有统一操作办法,他们目前只能一点点摸索。泉州市政府正召集有关部门专题研究制定企业“退二进三”的实施办法,解决企业的搬迁补偿问题。

记者了解到,去年10月1日起实施的物权法规定,为了公共利益征收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必须保障被拆迁居民的生活居住水平不下降,但对被拆迁企业的生存和权益保障没有作出具体规定,目前各地补偿标准不一。现实中,很多本来生意红火的企业因为拆迁而倒闭,并引发纠纷。

据了解,联益等三家企业只是泉州东海片区拆迁的第一批企业,接下来还有6家企业。

“我希望立法机关能关注企业拆迁这个问题,明确补偿项目和标准,特别是考虑到企业的无形损失。也期待泉州市政府能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给泉州的民营企业吃一颗定心丸。”蔡东桥顿了顿,“毕竟,泉州民营企业占90%以上,我们的现在可能就是其他民企的将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