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陈力娇
陈力娇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44,400
  • 关注人气:2,12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女性的情感自醒

(2006-08-24 16:15:36)
分类: 我的文艺评论
女性的情感自醒
【石鸣评陈力娇小说】
女性的情感自醒
——读陈力娇小小说
发表在《文艺评论》2006年3期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小小说向着文体更加成熟的目标进行冲刺的过程中,涌现出了如陈毓、徐慧芬、刘黎莹、申永霞、珠晶等一批富有个性的女性作者,她们以其不同于男性作者的写作势态和文本呈现,为小小说的整体景观增添了摇曳的姿态。进入新世纪后,伴随着小小说的进一步发展,又涌现出了一批具有自主的创作意识和艺术追求的女性作者,她们也以其创作引起了(或正在引起)大家的注意,黑龙江的陈力娇便是其中一位。
  注意陈力娇的小小说,可以说是不经意的,也可以说是经意的。因为她的作品(尤其是那些女性情感系列的作品)时常能在人们的阅读过程中留下刻痕,所以其结果就是让不经意的注意最后转变成经意的注意。她近一年多来创作的一些作品,如《戒毒》、《深藏的钥匙》、《爱人,你不能对他哭》、《第三者》、《不朽的情人》、《血缘》、《生死搭档》、《身后情》、《礼单》、《一位普通母亲与大学生儿子的对话》、《第九十九首爱情诗》、《鱼鱼和儿子最近》、《蓝天下》等等,原发后都分别被转载,显示出了不俗的创作势头。
  从题材内容来看,陈力娇小小说的涉猎范围是比较广的。其作品有写人间温情的,如《也是母爱》(《小小说读者》2005年6期,《微型小说选刊》2005年21期转载);有写生命关照的,如《明星的毁灭》(《百花园》2004年22期,后收入漓江出版社的金麻雀入围作品);有写复杂世象的,如《逼供》(《小小说选刊》2004年典藏版春之卷);有写人性亲情的,如《血缘》(《芒种》2004年4期,后收入金麻雀入围作品);有写人类情感迷失后回归的,如《鱼鱼和儿子最近》与《蓝天下》(〈北京文学〉2005年12期);有写价值冲突的,如《一位普通母亲与大学生儿子的对话》(《芒种》2005年4期,《微型小说选刊》2005年22期转载,后获全国读者最喜爱的微型小说奖);甚至更有传奇类作品,如《胆瓶》(原发《小小说读者》2005年2期,《微型小说选刊》2005年8期、《短篇小说选刊》2005年4期转载)等。不过,就其主体的创作趋势来看,上述这些作品显然都只是作者创作活动中面的铺展,是一种操练,而并不是其关注重点。陈力娇所关注的,或者说其小小说叙事所聚焦的,是情感,是如《戒毒》、《深藏的钥匙》、《爱人,你不能对他哭》、《第三者》、《表演》、《雪祭》、《投降》、《第九十九首爱情诗》等这样一些聚焦情感的作品。对情感,尤其是对女性在两性情感中的地位和处境的关注,不仅形成了陈力娇小小说的题材重心,也构造出了陈力娇小小说的价值立场――那就是对情感的透明、纯净、无私、关爱、自主等特质的维护。
  陈力娇在多篇作品中以不同的角度考察她笔下的人物,关注她们的命运,体味她们的情感状态,这其中有执著而深情的爱,如《戒毒》(〈百花园〉2005年22期,《小小说选刊》2005年1月和《短篇小说选刊》2005年2期转载)、《身后情》(原发《时代文学》2005年2期,《小小说读者》2005年7期转载)等作品;有拔足泥淖的爱,如有《第三者》(《北方文学》2005年3期,《小小说选刊》2005年8期转载)、《爱人,你不能对他哭》(《百花园》2005年4期,《微型小说选刊》2005年13期转载)等作品;有爱的迷惑和疑惑,如《表演》(《小小说选刊》2005年16期)、《雪祭》(《当代人》2005年12期,〈小小说选刊〉2006年6期转载)等作品;有爱的隐忍,如《生死搭档》(《北方文学》2005年3期,《微型小说选刊》2005年9期转载);有爱的变异,如《第九十九首爱情诗》(《当代人》2005年9期,〈微型小说选刊〉2005年24期转载)等作品。这些作品所构成的情感世界,表面看起来似乎是驳杂的,但深入下去看,又是简洁清晰的。它们没有流行的女性主义写作那种对身体和内心私语化情感的自我迷恋与自我解读,然而它们所展现的对情感状态和情感处境的处理方式,依旧对男性霸权提出了质问。
  值得注意的是,在陈力娇的大部分作品中,男人征服女人的手段,或者女人甘愿付出情感的诱因,都是非物质的。然而她们所处的时代、所置身的社会和生活环境却又是非常物质化的,她们所面对的对象又是善变的,所以在这种矛盾和不平衡中,她们得到的“那份柔情,那份爱恋,那份信誓旦旦”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瞬间性的,它们会一转眼“就都不见了,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就像海市蜃楼来去无踪”(《雪祭》)。这种变化,对女性的情感信念而言无疑是一个打击。
  可是陈力娇笔下的女性似乎并不愿意改变她们这种非物质的情感投入和情感期待,因此这些女性的态度不仅是一种对男性情感形态的映照,更是一种审美理想和价值坐标的确立。这种对非物质的情感堤坝的坚守,体现出了陈力娇思考女性在两性情感中地位和处境时,所持有的价值尺度和审美尺度。可以说,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尺度,陈力娇不仅在作品中揭示女性的情感状态,更从不同的层面探讨女性在情感纠葛中的自救之道,所以这些小说虽然内容各异,但却具有殊途同归的价值指向。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女性一直处于弱势地位,进入现代社会以后,这一状况也并没有因为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而发生本质变化。也就是说,在当今社会文化的男权语境下,女性依旧处于弱势地位。体现在两性情感上,女性常常是“没有爱时变着法找爱向往爱,有爱时又是变着法抵挡爱和被爱分割”(《爱人,你不能对他哭》),所以在两性情感中,女性的地位和处境常常是被动的,女性的情感也因之在很多人的眼里只是处于被界定、被指引的地位。
  不过,这种被动有时却可以在女性的自醒中通过放弃、隔离等手段加以消解,并在一定程度达致女性的自我界定――虽然这消解和自我界定在整体的文化背景下来看依旧是被动的,但就个体的命运而言,却无疑是积极的。
  所以,在陈力娇的上述一系列表现两性情感的作品中,不同状态的情感最终都走向了明澈(不管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正体现出了作者的审美理想和价值指向。一个作家虽然不能在对社会某些层面的关注中指出一条具体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却可以通过其作品的审美理想和价值指向传递信息,从而启动读者的思考。在我看来,陈力娇的一系列表现两性情感的小小说作品便具有上述的启动意义,因为它们在不同程度上揭示出了当下社会情感生活中的某些普遍性困境。
  在作品的叙述表现上,陈力娇的作品却具有一些男性化特征,如文字干脆、叙述肯定,这和有些女作者是很不同的。我们不妨将陈力娇和陈毓作一个比较。同样是表现女性的情感处境,两人的表现形式和审美意趣却截然不同。在陈毓的笔下,爱大多罩着一层迷迷蒙蒙的美和伤感,它出自现实,却和现实又拉开了一定的距离;而在陈力娇的笔下,不管是美好还是残酷,爱大多是直接可感的,是一种实实在在的面对,或者一种实实在在的进入。陈毓的笔调带有理想主义的抒情,而陈力娇的笔调是现实主义的解剖。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我想固然有地域文化的影响,但也许更多的还在于现实生活和个人审美意趣的影响。
  当今社会的情感生活日趋复杂和多变,物质化的泛滥严重挤压了人们的理想主义诉求,面对这种情况,有的作家退回内心来审视,如陈毓们;有的作家则是进入生活去考察,如陈力娇们。所以在题材的处理上,与陈毓注重以内心的感受去审视题材的角度不同,陈力娇更多的是以一种外部关照的角度进入题材,去把握情感正常的形态和变形的形态,也因此,陈力娇的作品有很多都触及到了婚姻外的情感,而这种情况在陈毓的作品中是很少见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也可以说陈力娇在作品中体现的是一种现实主义的人文关怀。两种关怀互相映衬,在小小说领域对女性自我意识和女性情感的自主意识的确立进行了关照,它们和中长篇小说领域里的张洁、铁凝、海男、林白、陈染等作家对这些问题进行的诸多探讨形成响应,丰富了小小说的女姓题材范围。同时,由于小小说的读者面广,这些作品的出现,相应也会在草根阶层引起更多的人去关注这些问题。
  不过,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和中长篇小说相比,小小说领域的上述探讨还是比较弱的。我们的很多作品还只是在单一的层面进行探讨和表现(包括上面提到的陈力娇、陈毓等人的作品),还没有将题材置入更广的背景和更宽的范畴去考察。对女性的情感地位和处境让她们在处理、解决问题的时候,常常将情感问题的解决置于情感的发展轨迹和道德伦理的双重审视下。而女性对道德问题的推理和解决方式是与男性不同的,她们具有其自身不同于男性的独特的道德发展路线。这种双重审视下的情感发展应该是丰富多样的,而这种丰富性在目前的小小说作品中还没有较好的体现——我觉得,这种丰富性,也许也可以成为陈力娇等一批小小说作家在其后的创作中思考和表现的一个内容。女性的情感自醒
 
石鸣:四川省作家、文艺评论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意外事件
后一篇:少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