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应考虑在地震活跃区建造防震木制房屋

(2008-06-02 10:33:09)
标签:

爱在中国行

绿丝带

汶川

地震

建筑

强震

房屋

木质材料

日本

杂谈

分类: 杂谈

我国是个地震多发的国家,由于地质原因,印度板块现正以每年50毫米的速度向亚洲俯冲。这个地质活动在造成青藏高原隆升的同时,造成青藏高原北部和西部存在多个活跃的强震带。这种地质自然现象在可以预期的人类未来中是不可能被改变的,因此我们应该着眼于在力求尽可能的准确预报地震的同时,考虑将地震带来的危害减到最小。

 

中国应考虑在地震活跃区建造防震木制房屋

中国强震及地震带分布图

 

有新闻报道:“5.12汶川大地震后,在甘肃省重灾区文县有90%左右的房屋倒塌或成为危房,而文县以碧口镇受灾最重,这里与四川省青川县木鱼镇紧邻,离5·12大地震震中汶川距离不到200公里,镇上几乎百分之百的房屋倒塌或被损毁而无法居住。但在碧口镇窦家坝村紧邻212国道的有一栋二层民房,在经历8级地震和多次余震后仍然坚挺不倒,几乎毫发无损。这栋房屋是村民任兴平在1998年建起的,当初仅花了3万多元,与其它房屋不同的是,房顶仅以木椽青瓦覆盖,质轻。至于其它方面,任兴平介绍,一楼完全用优质实心砖,二楼用的空心砖;而各间房间之间的间隔并非砌以砖墙,而是用木质材料隔开。”

 

我们的近邻日本也是个地震多发的国家,日本的房屋对防震有着很严格的要求,晴空在日本所见的房屋大抵分为两类:一类是地基极其兼顾的房屋,例如日本东京都政府所在的大楼,据说整条数公里的街道均是一体的地基,这种建筑除非出现数公里的地震裂缝,否则完全可以抵抗8级以上的地震。另一类就是类似于上面说到的任兴平所建的房屋,其地基结构和中国普通的房屋无异,但其墙用木质材料,门大都用纸质推拉门。这样的房屋即使在地震中倒塌,也不会对掩埋的人造成很大的伤害,同时这种房屋一般是2-3层的小楼,楼层不高也给人提供了良好的逃生条件。反观汶川大地震中遇难的同胞相当数量是被垮塌的较高层建筑掩埋致死,同时幸存下来的人中,遭遇砸伤的也占相当的比例。借鉴日本方面防震房屋的建造对我们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我国的建筑住宅规定中,缺乏对城市外的乡镇房屋的抗震标准规定。汶川大地震的惨痛教训提醒我们,应该是建立一些乡镇房屋的时候了。建议有关部门能够从地震中保存比较好的房屋——例如上面提到的任兴平的房屋结构出发,参考日本方面抗震建筑的有关资料,对我国强震带分布区的住宅制定防震的标准和建筑建议。这样可以在万一大地震袭来之际,可以保存住更多宝贵的生命。

 

为汶川大地震中遇难的同胞默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