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来得曾经是那么突然,痛苦来得也是那么的迅速。从上届应氏杯开始,到本届应氏杯第二轮结束,历史仿佛在划圆圈。
2004年以前,中国围棋在世界上仅仅零零散散的得过3个世界冠军,然而以2005年常昊应氏杯夺冠开始,3年左右的时间内,中国围棋界就入账了5个世界冠军,大大超过了前16年的总和。而且上届应氏杯开始,中韩真正争霸的格局才真正的建立起来,所以说常昊夺得上届应氏杯,可以说是中国围棋史上和马晓春夺得第一个世界冠军媲美的又一个里程碑。
从常昊、罗洗河和古力夺冠开始,中国压倒韩国的声音就一直响在广大棋迷的耳边。诚然,中国围棋从2005年开始的3年多间,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中韩争霸优胜、农心杯夺冠、特别是李昌镐开始逐渐走了下坡路等都给人一种中国开始压倒韩国,开创独霸格局的印象。期间虽然有张栩、周俊勋从中国棋手帐前硬抢世界冠军成功,但因为他们不是韩国棋手,仍然给人一种韩国不是中国对手的感觉。
然而这次应氏杯第二轮可以说真正给人敲醒了警钟,赛前即使是最悲观的预测也不会预测到常、古、谢、周、彭五员大将外战居然无一胜绩,印象中中国队如此大败恐怕要追溯到2004年第17届富士通杯,当年富士通杯中国5人出战,竟然无一进入8强,创造了中国棋手参加世界大赛的最差纪录。昨日应氏杯大败恐怕惨烈程度和当年那刻骨铭心的一败有人似曾相识的感觉。
然而细细分析起来,这次和当时还是有所不同的,中国棋手最近获得的好成绩已经可以让棋迷逐渐可以理性地接受如此重大的失败,尽管各方面悲声四起,但并没有当年那种中国围棋绝望的气氛。再者,毕竟中国棋手也有3名棋手进入8强,人数上只是丧失了第一轮的绝对优势,但客观的说也并不偏离目前三国的真正形势。
中韩争霸近期内仍然是世界围棋的主流格局,随着李世石代替李昌镐在韩国和世界棋战中的霸主地位,中国仍然面临严峻的抗韩形势。但我们也没有必要妄自菲薄,应该看到中国排名前20名的棋手无论外战遇到谁都不会再出现4、5年前那种无还手之力的情况,中国围棋或许要采取的策略仍然是巩固上层、突出顶尖,在厚度和高度上同时发展,这样才能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压倒韩国,真正取得世界围棋的霸主地位。
让我们期待这一天能够早日到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