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 |
健康的亲子关系是平等而轻松的,而不是充满强硬的角色感,以及由此延伸出来的各种应该。
朋友问:
儿子7周岁,上周五,在学校门口,他当时特别想要一个水枪,我说家里有一个了,不买,他说那个打不了水,打出水也不大,我说我们回去一起试试,打不出的话就给他买。他就一直拿着地摊的水枪,站在那里,那个地摊阿姨要换别的地方去卖,就对我儿子说“要不你拿着,不买,明天再拿回来”。我儿子就准备拿走,我说:“明天是周六,没给钱,不能拿”,我儿子不愿放下,我就凶他,把水枪还给阿姨。
当时儿子直接跑掉 ,我猜不会跑远,回学校拿了他的书包,再去找他,他在一个路上的围墙上爬着,很愤怒,让我走开,后面又说不给他买水枪,他就跳下去,他就去死。我应该怎么回应?
孟迁说:
如果是我的话,在第一个环节我就给他买了,就是当他说家里的水枪打不出水,或者打出水也不大,我就会给他买了。
孩子需要我们重视他,当父母在我执当中,父母就无法看到孩子。
比如父母有很多管教的理想,我要怎么管他,我要怎么教他,我要帮他建立什么规矩,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什么是浪费,什么是不浪费……
当有这些很硬的观念,父母担心自己犯错,很努力去“做对”的时候,他就很执着。
其实当父母变得轻松,当父母不负那么大责任,比如要把孩子管教成什么样的人,别负这样的责任,而只是作为一个人和孩子相处。
那OK,这个人他想买一点东西,他现在经济上依靠我,我为什么不给他买呢,我也不是买不起。
他买一个这样的玩具,就算有一点重复那也无可厚非。
我们成年人有缺衣服穿的吗?我们为什么还要买那么多衣服?
就是当你穿上新衣服,或者穿上更喜欢的衣服时候,你心情可能好一些,而孩子跟一样。所以,我在那个环节就给他买了。
孩子的愤怒在于他感觉不到妈妈对他的重视,妈妈只想教他,只想管他。
但他没有感到妈妈真的愿意爱他,真的会把他的心情、他的愿望当回事,所以他就非常愤怒。
在亲子关系当中有一个假设,父母就是爱孩子的。但这其实是个负担,因为父母没有足够的清明、精力去爱孩子,也是很普通的。
当亲子关系有了这样一个强硬的假设,在这个关系当中,这个孩子就会觉得妈妈应该爱我,妈妈不爱我的时候,孩子就特别受不了。
他会说,他不一定说出来,但他心里会想,为什么你看起来把我看得很重要,但是又不真的重视我。
你为什么总说你爱我,把我叫成宝贝,可你就是不爱我。
而父母他也会加重亲子关系的这种背景,就是父母经常说,孩子我爱你,孩子我只要你好怎么样都行,我只为了你好,为了你的将来。
在这样一个情境下,孩子他其实对父母的期待也是非常强烈。而当这种期待不能够满足的话,他就非常的愤怒和绝望。
他没有办法惩罚父母,但是他就是去伤害自己,或者利用父母对他的看重去威胁自己。他知道父母虽然不爱他,但是又把他看得很重。
所以当他伤害自己或者想要伤害自己的时候,父母就会害怕,就会屈从。
那我们现在进入情境,说一下怎么应对。我们假设现在孩子正在墙头上,
说:如果你不给我买水枪,然后我就跳下去,我就去死。
假如是我,我可能跟孩子说:
孩子,如果你真的伤害你自己,
或者你真的去死,我会非常难过,
没有一件事情能比这件事情更令我难过。
但同时,如果因为我怕你去死,而不能够做自己。非常违背我自己,去答应你做一件我不认可的事情,
我也会很难过。
我会不知道怎么接下来怎么和你相处,
我会觉得不再自由。
如果仅就这个事情来讲的话,我们还有很多方式,还有很多可能性可以去商量。
也许妈妈刚才没有看到你,不能够懂你。那么妈妈可以学习。
我们现在重新来讨论一下这个事情,
或者我们先放一放这个事情,
都可以,你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