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我读墨经》第一篇    墨家之认识论{故.体}

(2011-10-24 20:27:29)
标签:

原创

墨经

墨家

文化

分类: 【我读墨经】

      

   原创【我读墨经】 第一篇:墨家之认识论

                          

                                                                    作者:李洛榕

 

        《经上》《经上说》1--6【故】【体】【知】【虑】【知】【http://s7/middle/4946b7bbg785524d69236&690   墨家之认识论{故.体}" TITLE="原创《我读墨经》第一篇    墨家之认识论{故.体}" />】这六个字,阐述了墨家对世上万物的认识过程,通过【故】-【体】-【知虑知】-的认知再认知的过程,达到人类对世界万物的认识达到【】的全过程。是人类第一次也是最早的“认识论”。

 

1:《经上》1:故,所得而后成也。

 《经上说》1:故:小故,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体也,若有端。

               大故,有之必无然,若见之成见也。

 

     “认识论”中的【故】乃原因.缘故。《说文》故:使为之也。《经》中的故有“事物”,世界万物起源的原因之说。“故”是“所得”人们对万物认知“而后”所形成的对事物的成就“成”。《说文》成:就也。成乃形成,是事物发展到一定形态或状态。

    “小故”与“大故”:是小原因和大原因,是对事物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但这里必须弄明白“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和“有之必无然”这三句经文的意思。“然”明白,对,是的意思;“有”乃存在.所属的意思,“不”是否定的回答;“必”是一定,肯定。“不”和“必”是一对对立关系;而“有”和“无”不是一对对立关系。这点看重要,好多大师就是没有明白这对“有”“无”之关系,以至对经文的解释强词夺理。

    “有”乃存在。是指“故"的事实存在。“无”:乃有之非有为无。《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是“无”中生,“有”和“无”是一对相生的关系。这里强调一点: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百家其实同归一家,那就是“中国道教文化”,中国的道教起源以母系社会,道教对中国历史上的百家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墨家的认识论应该源之道教,所以,“有”和“无”的理论是认识世界的最基本理论基础。

      "小故"是事物认知的存在,存在是必然性的永远的,“不必”是“无须”是永远的。是事物存在的否定中的肯定;而“无”是“有”存在肯定中的否定。这是认识世界“无”与“有”的辩证关系,也是老子思想: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而认识天下万物是从“无" 到“有”的过程,是“体也”。 “若有端”的“端”:《说文》端:直也。端乃线段.射线的起点或终点。而此“端”有“端倪”解。见《经》4:虑...若睨。“若端”“若明”“若睨”“若见”是认识天下万物过程的形象比喻。“若端”是找到认识事物的头绪,认识“无”到“有”,“有”之有端,是“大故”是认识事物的第二阶段。

      “大故”是事物存在“有之”,肯定“必”,为“无”的产物。是一种能“预见”其结果而且能达“成”其“预见”结果的认识过程,“大故”是一种实践活动,是人类认识的主动性。这就是“若见之成见也”。

    2:《经上》2:体,分于兼也。

      《经上说》2:若二之一,尺之端也。

    “体”:《说文》体:总十二属之名也,是身体总和的意思。经中的“体”不仅仅是指身体的总和,有实体, 天之与地,皆体也。”—王充《论衡》,“体”为“坤”,有“个体”之意。“体分于兼”。“兼”有加倍.合并之意,“兼天下之众”--《商君书》是全部,整体。所以应该理解为“个体”是从“整体”中分析出来的。“体”和“兼”“若二之一”。“二”和“一”不应简单的理解为“2”和“1”,若“体”为乾,那二之一就是阴阳天地的范畴,“道生一,一生二”--《老子》,“尺”有两层意思,其一是名词,为丈量长度的器具;其二是量词,也可能是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2”。“尺之端也”可以理解为:丈量长度的起点;也可以理解为:音符的起音。表达“个体”是“整体”的组合。

   “体”是从天下万物分类出来的个体,个体与整体的关系,好比天地阴阳之分类,又像音符那样之分阶。


 

《我读墨经》全文

《墨经字辩》全文

《戏说墨家》全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