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书边杂写 |
因寻绎明清之际江苏丹阳贺氏家族史迹(有名词人贺国璘、贺宽、贺宿等),笔者日前检索《江村贺氏河西分支宗谱》(贺近洪主修,徐士清编纂,吉林大学图书馆藏民国十一年敦本堂活字本),意外发现载有北宋著名词人贺铸诗一首、词四首及署范纯礼撰《宋通直郎通判太平州方回公传》、单时撰《通直郎方回公墓志铭》、李懋庸撰《通直郎通判太平州事方回公像赞》各一首。经初步考订,并经请教严迪昌师及钟振振先生,可确认《清明上冢识慨调满江红》一首为佚词,传、墓志铭、像赞亦未经发见,今特公诸同好,以备贺铸研究之用。
一、《清明上冢识慨调满江红》词云:
急雨狂风,顷卷尽、浮云万里。端不愧、春风和煦,清明天气。绿柳翩翩争艳色,红桃满目儿童戏。问春间,扫墓是何时,当今祭。
按:钟振振先生赐札云:“《满江红》上冢词,以措辞、用韵论,不类方回作,疑出清人伪托或传讹,然难考矣。”所说极是。
二、署范纯礼撰《宋通直郎通判太平州方回公传》全文如下:
公名铸,字方回,因孝惠皇后畹戚,世居开封之卫州。长七尺,面铁色,眉目耸拔,气刚言直,虽贵要权倾一时者,小不中意,极口诋之,人以为近侠。博学强记,工词章,善度曲,尝言“吾笔端能驱使李商隐、温庭筠”,公所著作,往往传播人口。初娶宗女,隶籍右选,补右班直殿,监太原工作。有贵人子同事,骄倨不相下。公廉明得盗工作物,屏侍吏,闭之密室,以杖数曰:“来!若某时盗某物为某用,某物入于家,然乎?”贵人子惶骇,谢有之。公曰:“能从吾治,免白发。”即起,自袒其肤,杖之数下,贵人子叩头祈哀,即大笑释去,自是诸豪侠颉颃者皆侧目不敢仰视。元佑中,李清臣执政,奏换文资,授通直郎,通判泗州,改太平州,竟以尚气健谈不得美官,悒匕不得志。退居吴下,寓毗陵,盖欲避祸也。家藏书万余卷,手自较画,无一字误。杜门将遂其老,所与交最厚者惟新安程俱。公尝自褒(按:应是“裒”字之误)歌词名《东山乐府》,俱为序之。在毗陵时,造石塔于茶山路,作铭以志。又迁宜兴,徜徉山水,皆有咏赋,着《荆溪集》、《阳羡歌》,东坡诗云:“解道江南断肠句,只今惟有贺方回”。公之先世居越之湖泽,所谓鉴湖者,本庆湖也。故自号庆湖遗老。集二十卷,卒葬义兴筱岭。
按:此文作者署“尚书左丞范纯礼”,颇有疑点。据各文献综合引得,纯礼字彝叟,吴县人,范仲淹第三子,以荫为秘书省正字,知遂州,元佑间累迁给事中。徽宗立,以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擢尚书右丞,旋为王诜所诬,降端明殿学士,终左朝议大夫,崇宁五年(1106)卒,年七十六,谥恭献。贺铸卒在宣和七年(1125),晚于纯礼十九年,纯礼无可能记述贺氏身后事,则纯礼非此传记作者可知。但此文作者究竟为谁,又如何阑入贺氏家谱?个中缘故恐亦只能渺焉莫考矣,姑记存疑。
三、单时撰《通直郎方回公墓志铭》全文如下:
通直郎通判太平州事贺公铸既卒之明年,其孙训武郎术扶柩卜葬于阳羡筱岭,从公命也。公天资英迈,超然出尘,有不可一世之概,常卑视侪俗,肄然自放于形骸之外。推其志,读其诗文,殆曾点之春风鼓瑟、漆园叟之《逍遥游》、《养生篇》也。乃世人不察,辄以恢谐而不足于公,沉滞下僚而不究其用。噫!亦过矣!斯时也,心计之臣擅权于内,天下汹汹,危如累卵,狥之者不旋踵而贵矣,拂之者屏弃不复起矣。即有一二贤豪,亦自相抵牾,而无所用其力。《诗》曰:“天之方蹶,无然泄泄”,公岂为泄泄于朝者哉?不为泄泄,亦不为谔谔,知无补也;适其天性之自然,以终其年,此公之志也。公尝乐阳羡山水之幽胜,每欲卜居而不果,因遗命葬于此岭。夫天地之秀气,孕毓于名山,公亦秀气之钟也。公乐得此山以为依,山亦乐得公而益重。呜呼!千古不朽矣!
按:本文署“谏议大夫单时撰”。时字行可,毗陵人,宣和六年(1124)进士,历秘书丞,宋孝宗乾道年间(1165-1173)任殿中侍御史,终右谏议大夫。此文论贺铸心迹颇著解会,值得采择。
四、李懋庸撰《通直郎通判太平州事方回公像赞》全文如下:
宏才博学,含藻扬芬。譬诸大匠,月斧云斤。裒然首举,遂谢青云。士林标准,德望远闻。往籍朝章,庶几夙夜。栋隆清庙,登庸贵介。志高轻世,沉滞于下。藏书万卷,富于邺架。位不酬志,才不逢时。寄情于酒,放怀于诗。公守其白,皭然不淄。品概清高,为学者师。
按:本文署“朝奉郎尚书都官郎中李端方懋庸题”。懋庸生平事迹不详,姑阙疑待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