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南极.罗布淖尔 |
这是父亲1931年第一次去楼兰时拍的楼兰都城三间房和"大佛塔"
远眺楼兰(1997年11月7日)
将近100年前,一个很偶然的机会,黑风暴将罗布人奥尔德克带到了楼兰古城,一年后瑞典人斯文·赫定在奥尔德克的带领下发现了消失近19个世纪之久的中国古城楼兰。2000年前的文明复显于世,震惊了国际学术界。
父亲曾在1930—1934年3次访问楼兰,是当时自然科学家中访问楼兰次数最多的人,也可能是1979年彭加木考察楼兰之前徙步来楼兰的最后一位访问者,时间却相隔了45年之久。父亲于1936年写道:“余访问楼兰故墟者,先后3次,所见最为显著者,乃20里外可以望见之高墩,巍然矗立,依然无恙,犹见当年伟大崇高之气象。……余第一次访问时,公见一片荒原作死灰色,至相隔约二年半之第二次往访,则楼兰以东五公里之枯柳已渐长新叶,伏睡了2000年之潜在生命,得以复活,不可谓非奇事也。”(引自陈宗器:《罗布淖尔与罗布荒原》)
那一次访问楼兰,父亲还在楼兰高高的城堡上将两张纸放在洋铁罐中,一张记录了1934年的罗布泊之旅,另一张是一首赞美楼兰的中文诗。
是啊,楼兰,我心仪已久......一大早,我们就卸下了半车东西,一行人爬上大大卡车,泥里土里、磕磕绊绊地开始了艰难的征途。遇到难走的路,小胖下车跑前跑后用红柳枝垫路,指挥倒档上坡,千辛万苦的向前闯。
最后的一段路,是在雅丹地貌中徙步穿行,我们将黄色、红色羽绒服铺在高高的雅丹上当回来的路标,以远处隐约可见的楼兰大佛塔(父亲称为高墩)作方向,一路翻越雅丹急行军,连午饭都是在急行军中三口并作两口吃的,出发前赵工要求每人带两瓶矿泉水,我偷懒只带了一瓶,结果没走两步路就喝光了,幸好司机小朱背了一大兜水,要不非渴死不可!两小时后当我们终于看到夕阳衬映下的大佛塔雄姿时,大家好激动,静静凝望着这2000年前的佛塔,我心想,你屹立在那里,该是见过多少过往商客、驼队,见过多少战火硝烟,你不仅亲眼目睹了楼兰国的兴衰,也亲眼见过父亲当年的风采,真的好羡慕好羡慕你啊……
忽然,赵工打断了我的沉思,他激动地指着楼兰的三间房说:那里还有着厚厚的炭火灰哪,那是你父亲他们烤过火的地方!那时候你父亲比现在要艰苦多!”这时时间女神拍打着翅膀又一次把我带走......眼看着夜幕渐渐逼近了,我们只好恋恋不舍地急匆匆踏上返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