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国老师看问题的不同角度

(2012-04-28 01:14:19)
标签:

育儿

美国小学

美国老师

分类: 美国小学

昨天,小多从学校带回一堆课堂上的作业,其中一篇大概是写作训练这类的练习,很简单的自我介绍。

 

写两个形容你自己的词:小人写的是smart, crazy(聪明,疯狂)
你在学校最喜欢什么:小人答Recess (课间休息)
你比较擅长什么:Playing Wii (玩Wii的电子游戏)



我看了先是偷笑了一下,笑小孩子的童言无忌。继而有点无奈,这孩子脑子里怎么想的都是玩呀,虽然玩是孩子的天性我理解,但擅长什么不能写点"靠谱"的东西,比如下棋,搭乐高,数学等等(也都是他喜欢并且擅长的东西),偏要写擅长打电子游戏?!我问他老师看了说什么了,他说什么也没说,继而来教育我,"Mom, it's ok, we can write whatever we want" (妈妈你要知道这样写没问题,我们写什么都行)。

 

我相信小多说的完全是真的,美国老师在这方面绝对尊重孩子的想法(违法乱纪的除外),绝不会打压。这跟她们从小长大的环境和文化息息相关。她们小的时候老师家长对待问题的态度就决定了她们长大后会以同样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前几天,在微博上看到一个在国内上小学的孩子学习孔融让梨的故事,作业里有个填空题,如果我是孔融,我会(填空),他填的是我不会让梨,结果老师给画了一个大叉子。这样的情况不会在美国的学校发生,如此的问题不会有个条条框框的标准答案来束缚,每个孩子都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在美国老师眼里都是"正确"答案。

 

现在我再仔细想想,这样写也的确是perfect ok,所以都说西方教育下长大的小孩子比较单纯呢。试想如果孩子表达了真实想法而被老师画上个大叉子,以后小孩子自然就会编一些老师喜欢的东西写,就失去了孩子应有的单纯和童真。如果老师鼓励孩子表达真实的想法,那么孩子长大的过程就完全是另一种样子了。

~~~~~~~~~~~~~~~~~~~~~~~~~~~~~~~~~~~~~~~~~~~~~~~~~~~~~~~~

但是美国老师也有挺较真儿的时候,以我的角度看有点"轴儿"。

 

多多他们经常会有数学小测验,这是目前唯一没得满分的一份卷子。那会儿他们学习twice(两倍)的概念。题目是给了一个长方形,让学生把长方形变为原来的两倍。最正确的答案应该是紧挨着原来的长方形画一个同样大小的。多多理解两倍的概念,但他没有紧挨着原来的长方形画。我问了身边的一些人,他们也都说这样答题也应该算正确。当时卷子可能是家长义工改的,看得出一会是对钩,一会是叉子,改卷子的时候看来也有犹豫,后来老师说是算错的。我琢磨着给老师写了个条,写了几遍,斟酌措辞,不想让老师感觉家长在挑战她。我大概写得是麻烦您给多多讲讲这道题,我觉得最标准的答案应该是紧挨着画,但多多这样应该也OK.

第二天回家,我问小多老师给他讲解题目了嘛,他说解释了,说你说的那个紧挨着画的才是正确的,我这样做是triple了(三倍),所以是错的。这解释我听着感觉不合逻辑,怎么就三倍了?!后来我想算了吧,一道题别和老师争了,孩子知道下次怎么做就可以了。美国很多的老师其实也不喜欢被人挑战权威,这是人的本性,有时侯孩子小的时候不知道怎么措辞,就会认为是不尊重老师。对老师的尊重在美国学校是很被看重的,这也是我写纸条琢磨措辞的原因。

美国老师看问题的不同角度

~~~~~~~~~~~~~~~~~~~~~~~~~~~~~~~~~~~~~~~~~~~~~~~~~~~~~~~~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多多以前在蒙校学前班的老师Miss Amy。记得一次家长会,她跟我讲了一件事。她们上课讲black hole(黑洞),她手里拿了有插图的书。多多了就站了起来走去老师那里想看黑洞的插图。这时候另外一个助理老师(比较年长一些)就要求多多回到原来的位置,但Miss Amy说让他过来看吧。后来那个助理老师就跟她抱怨说Nathan is your favorite, you always let him get away with things.(意思就是你总袒护多多)。Amy说其实我不是偏袒多多,我是看到了他的学习热情和对新事物的好奇心,这个实在是值得鼓励。同样在一个班级的两个老师,同是美国白人,看问题的角度就大不相同,所以对待孩子的方法也就大不相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