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艰险归途——雪灾亲历记

(2008-02-03 00:35:52)
标签:

原创

雪灾

杂谈

分类: 心情随笔
 

艰险归途——雪灾亲历记

 

  1月23日我有事回故乡,原打算27日返回,可一场五十年不遇的大雪让我差点回不了家。31日我绕道芜湖回家,虽然仅130余公里,可几经周折,竟然用了近二十小时,于2月1日凌晨2时许才回到家。过程颇为惊险,让我亲身体验了这场雪灾给人们带来的困难。

  在故乡的那几天,天气阴沉,气温很低,25日气温更是在零度以下,寒风吹过,冰凉剌骨,天空灰蒙蒙阴沉沉的,有种让人透不过气来的压抑感。空旷的田野里,只有一群又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在积雪消融的田野里觅食,你争我夺,小鸟不敌大鸟,只有让出地盘,胜者鸣叫激昂,得意非凡;败者啾啾啼叫,悲愤不已。看来倚大欺小、恃强凌弱在动物界也盛行呢。

  下午1时许,天空开始飘起雪花,起先是一片一片往下落,不紧不慢、时断时续,4时许雪越下越密,雪花似柳絮般随风飞舞,渐渐地白雪覆盖了一切,天地间成了银白色的世界。第二天早晨起床,见一夜之间积雪已达数寸,可雪仍在下个不停。我便急欲起程返回,小妹竭力挽留,说:“下这么大的雪,你怎么能走呢?你回来一次也不容易,等雪停了再走也不迟吗。”可是这场大雪却纷纷扬扬一直下了三天,到28日积雪已达40多厘米。26日下午,县电视台即以滚动字幕不间断地报道县内多条道路因积雪结冰,为安全起见已封路的消息,我回归的希望亦因此而彻底破灭。

  29日上午,雪越来越小,中午雪终于停了。小妹告诉我,县委已经动员铲雪了,这是个让人振奋的消息,使我已然绝望的心情豁然开朗了。下午,我出门去看看公路上的雪铲的怎样了。自小妹住处至新街,沿途路上积雪甚厚,路中间的积雪已被过往行人踩踏板结成3、4寸厚的冰块,湿滑难行。路两边住户都是各人自扫门前雪,有的竟将积雪堆在路中央,使得本来就窄的路更难通行,而有的住户甚至连自扫门前雪都没有做到。天气虽然寒冷,但就这数百米路竟让我走的手脚出发热。到了新街,果然路中间的雪被铲出两条通道,我沿着铲出的通道,一直走到通往无为大堤的江堤上,果见积雪已被铲去,露出了柏油路面。此段江堤距无为大堤有1公里多,当我走到拐弯处,见一台铲车正在铲路面积雪,

艰险归途——雪灾亲历记

艰险归途——雪灾亲历记

  数寸厚的冰块要铲两到三次,甚至三、四次才能将冰块铲除,照此进度,一台车一天也铲不了几公里。而此处距无为大堤尚有七、八百米。我走到大堤,见原本人来车往热闹非凡的大堤上车断人稀,只有积雪如故。

艰险归途——雪灾亲历记

艰险归途——雪灾亲历记

见几个扛着包裹结伴而行的路人,一问,都是在外地打工回来的,花了高价乘车,半途车不能行,走回来的。当晚看县台新闻,报道:全县动员了若干人上路铲雪,县内干道已基本畅通,电视画面上有男女老少铲雪的动人场面,某镇党委书记对着镜头信誓旦旦地说:“今晚6点保证完成任务。”让我原本悬着的心又有几分落实了。

  30日上午,天空又开始飘起了雪花,而且天气预报说2月1日—2日又有大雪,让我的心又悬了起来。好在下午雪停了,可是晚上开始起雾,十米外不见人影,从小妹家窗户朝外看去,白茫茫一片,什么也看不清。我决定明日只要不降大雪,是无论如何也要动身回家了。当晚县电视台播报,通江大道已全线通车,此则消息对我来说就是福音,我决定明日步行至通江大道,由芜湖再转乘火车返铜。

  31日上午八时许,我谢绝了小妹的挽留,踏上了返家的路。当我走到距无为大堤不远处时,后面来了一辆开往县城方向的中巴,我拦下车,问:车能到县城吗?车主肯定地说能到。我高兴地上了车。这时车主又说车费要30元,(原来只要3元)我说:“怎么这么贵啊?”车主说:“我是拼着命在跑,30元还贵吗?”这时车上一老者幽默地说:“你拼命是为挣钱,我们拼命还要多花钱。”想想只要能到,也就不计较了。这时车也上了无为大堤,大堤上铲出左右两条道,马路中间仍有积雪,中巴车的半边车轮行在无雪但结了一层薄冰的的柏油路面上,另半边车轮行驶在板结的冰块上,中巴车只能以不到十公里的时速行驶,突然一路人横穿马路,驾驶员一踩刹车,中巴车头向左,车尾向右侧横过来,车的右后轮已滑到大堤的路边,好在车速不快,否则车肯定会翻到大堤下,其后果难以想向。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艰险行程,我们终于平安地到达了县城。

  下车后我顺利地登上了开往芜湖方向的中巴。车主说车价40,(原价10元)并且是只到二堤。此时我什么也不计较了,只要能到就好。9时许车从县城出发,起初路况尚好,虽然有薄冰,但路面没有积雪,也还顺畅。可开出十来公里后,路面上积雪基本没有铲,或只铲了往无为方向一侧,我们的车只能一直行驶在冰块上。这时我想到那位面对摄像镜头信誓旦旦地说 “晚上6点保证完成任务”的那位镇党委书记,他的保证可是对全县人民说的呀。路面积雪经过几天的辗压,板结的冰快大坑连小坑,颠簸不说,关键是怕滑,车只能低速慢行。我所乘坐的车发车时就已满员,一路上随处都有拦车的人,车主态度和蔼,想方设法挤出位置让乘客上车,行不多远,过道上都挤满了人,当车再一次停下时,乘客们都有意见了,车主见实在是没有位置了,只得遗撼地说不带了。车主也真黑心,路程过半了,竟然还要价30,乘客们也都认了,想想我自己不也是同样吗?归心似箭,只要能回家,什么都不计较了。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艰难行程, 11、30我们终于到了芜湖长江 大桥。

  芜湖长江大桥是国家"九五"重点交通项目,其桥型为公、铁两用钢桁梁斜拉桥,公路桥长6078米,其中跨江桥长2193.7米。它于1997年3月22日正式开工,2000年9月建成通车。大桥主跨312米,像如此大跨度的公铁两用斜拉桥,在我国是第一座,在亚洲是第一座,在世界上也是屈指可数名列前茅的。大桥公路接线长23.23公里,其南岸7.35公里,北岸15.88公里。大桥上,一群群人自南往北走,他们大都是外出打工返乡的农民工和青年学生。大桥边的居民很有经济头脑,他们用三轮车帮人运包裹,根据轻重,要价5到15元不等,而农民工基本都是自己扛着包裹,只有青年学生和年老体弱者花钱请人代运。原以为走过大桥至多需要1小时,未成想我走了近3个小时。芜湖市内堵车严重,自大桥至火车站,用了1小时又40分钟,据车主说这还算快的。一场大雪,秩序全乱了,真不知北方人是如何面对每年的大雪和严寒的?

  许久没有乘火车了,不知道从南京西和常州开往铜陵的晚班火车已经停开了,于是去汽车站。此时已是傍晚,客车是没有了,与其在芜湖住上一晚,不如尽快赶回家,于是决定打的回家。而的士要价150元一人,还要凑足四人方肯发车。要走的人还真有,不一会就凑足了数。一位是去铜陵某单位讨债的滁州青年,一位是在武汉工作的小伙和一个在南京上学的姑娘,加上的哥,我们五个原本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结伴而行。6、20车发铜陵。出城的路段很幸运不堵车,马路上的积雪铲的干干净净,路面开阔,奇瑞车以五十公里时速轻快地行驶在平坦的大道上,出了芜湖城,马路依然平坦、宽阔,让我感到困惑的是路两边的路灯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哥自豪地告诉我,这条路是新修的,一直到繁昌都是这样。芜湖距铜陵约90公里,照此车速,至多两小时就可以到家,我们的心情也显得格外轻松。一小时后,我们可就高兴不起来了,因为有一会不见前面有车过来,的哥忧心仲仲地说:“不好,可能要堵车了。”我问“你是怎么知道的?”的哥说:“对面有车过来说明前面一切正常,没有车过来肯定是堵车了。”果如其言,我们被堵了。当我们的车停下后,原本跟我我们后面的车却越过我们一直朝前开去。的哥恨的直咬牙,说:“这些人真没有素质,这么开车不是自己害自己吗。”此时气温已开始下降到零度以下,路面已开始结冰。的哥说:这样的路只能慢慢开,而且不能猛踩刹车,否则肯定出事故。看来这位的哥不仅技术高超,而且还是很有素养的人。约一小时后,对面有车过来,我们的车开始缓慢地开动了,可是好景不长,半小时后又堵车了。后来见到救护车鸣叫着从对面驶来,的哥说肯定有车祸,伤人了。一路上见到三起车祸场面,只有一起有人受伤。就这样一路走走停停,直到凌晨2时许车才到铜陵。虽然一路提心吊胆,但终归是平安到家,平安是福吗不是?

  这一路行程让我感受颇深。这场五十年不遇的大雪灾,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是巨大的,损失是十分惨重的。我的经历虽有惊险,但与那些遭遇长达六天堵在高速公路上的人们相比,我这点经历真的算不上什么。而造成堵车除了路面结冰湿滑的自然因素外,还有就是一些素质低下的驾驶员,抢道超车、违规行车造成的。如果都能遵章守纪,有序行车,有些拥堵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在这场抗拒天灾的战斗中,那些交警们顶风冒雪,在零下五、六度甚至于十几度的寒冷低温下,夜以继日地指挥交通,疏散车流。每一个重要路口,每一起事故现场,对有他们的身影,对这些忠于职守的交警们,我由衷地感到敬佩。相信在举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在党和政府的有力领导下,我们一定能战胜天灾,度过难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