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宋英杰
宋英杰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957,828
  • 关注人气:25,05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秋中之秋

(2015-10-08 11:11:05)
标签:

美食

 

秋中之秋

【寒露】10月8日寒露节气,露已寒,将为霜。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满城尽带黄金甲”,描述的便是寒露时节的物候。“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针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按照《礼记》的记载,古时候,一俟深秋,谷物归仓入囤,除了祭祀之外,就开始忙活这几件事了:

一个是狩猎,“执弓挟矢以猎”;一个是砍柴,“草木黄落,伐薪为炭”;一个是结案,“乃趣狱刑”,然后有些便是传说中的秋后问斩吧。

…都透出肃杀之气。

 

《离骚》有云:“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露水寒凉,落花寂寥。餐英饮露,确是晚秋时节里的一种高洁与孤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寒露物候的描述是:初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

 

白露物候是“鸿雁来”,寒露物候是“鸿雁来宾”,说的是白露时鸿雁迁飞工作逐渐启动,寒露时迁飞工作陆续收尾。(“大雁不过九月九,小燕不过三月三”。)

 

无论是寒露的“雀入大水为蛤”,还是清明的“田鼠化为鴽”、大暑的“腐草为萤”、立冬的“雉入大水为蜃”,都是古人质朴的想像。

所谓“雀入大水为蛤”,是说:深秋时节,难觅飞雀,但见海边很多蛤蜊,其贝壳的纹和色与雀相似,便以为雀变成了蛤。

 

这虽是误读,却也是一种浪漫的生命观:在时节的交替和季节的轮回中,生命并未凋谢,而只是变换着存在方式而已。

 

“露凝千片玉,菊散一丛金”,凄凄寒露时节“菊有黄华”。虽然菊花被视为傲寒的标识,农历九月也被称为菊月,但还有一种花,往往被文人们忽视,那便是棉花。

寒露时节尾花收。

寒露不收棉,霜降莫怨天。

在农人的眼中,棉花才是秋季的“尾花”。所以农历九月,也是人们的纳棉之月,授衣之月。

吃了寒露饭,不见单衣汉。

吃了重阳糕,单衣打了包。

不怕霜降霜,单怕寒露寒。

“人生衣趣以覆寒露,食趣以塞饥乏耳”。

 

小时候印象最深的深秋农谚,就是:“寒露收山楂,霜降刨地瓜”。那时候,一年到头好像就围着白菜、土豆、萝卜、玉米、地瓜转,喷香起沙的地瓜,几乎是最爱。当然,上树使劲儿地摇晃树枝,折腾得满树红熟的山楂掉落一地,然后认真地捡拾到筐里,也算是我的“山楂树之恋”吧。

 

寒露起薯,霜降开园。

寒露霜降,耕地翻土。

寒露柿红皮,摘下去赶集。

寒露收谷忙,细打又细扬。

寒露割谷忙,霜降忙打场。

寒露无青苗,霜降一齐倒。

小麦点在寒露口,点一碗,收三斗。

 

寒露有雨沤霜降。

寒露有霜,晚稻受伤。

在南方,对于晚稻而言,“寒露雨,偷稻鬼”。“寒露风,稻谷空”,所谓寒露风,未必特指风,而是更广义的低温冷害。

 

有一则谚语,在现代社会的生活体验中已经逐渐陌生了,就是:“寒露搭桥,夏至拆桥”。从前,村边渡口的木板小桥在夏至汛期来临时需要拆卸掉,而到了雨季消退的寒露时节,再把桥搭建起来。作家赵树理曾经这样描述:“每年搭桥的时间是寒露以后----早了水大,迟了水凉”。而现代的桥梁已经没有了那般的季节性。

从前,漫长的岁月,人们真的是跟着节气过日子,无论农桑,无论风物;无论起居,无论行止。

 

台湾有句谚语,叫做:“九月狗纳日,十月日生翼”。

是说到了农历九月,秋阳难得,就连狗都知道抓紧时机晒晒太阳。待到十月,白昼短暂,又难得响晴,太阳就像长了翅膀一样,一不留神就飞了。渐渐地,“负暄”(晒太阳),便是一种免费的养生。

 

随着气温的下降,“寒露百花凋,霜降百草枯”,“寒露霜降节,紧风就是雪”,“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已成往事。所以深秋又被称为“穷秋”。

“寒露霜降水退沙,鱼落深潭客归家”,从秋分物候的“水始涸”,到立冬物候的“水始冰”,由密到疏,由繁到简,由动到静。

 

“寒露洗清秋”,此时节,“云悠而风厉”。标志性的景色便是“碧云天,黄叶地”。寒露时节,有一种明净,叫做:望穿秋水。但遗憾的是,那样的水少了,那样的天也少了。

 

有人说,寒露,是秋天中的秋天。“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好吧,就在这清冽的日子里,观赏秋天绚烂的“晚节”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平分秋色
后一篇:杪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