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塞林格:永远的“麦田守望者”

(2010-01-29 08:34:01)
标签:

美国作家

塞林格

逝世祭奠

麦田里的守望者

文学

杂谈

分类: 谈天说地---散文随笔

    “读书品人生”博客征文大赛 塞林格:永远的“麦田守望者” 谢谢朋友

     全球华文阅读博客大赛      http://www.szsky.com/source/plugin/SZ_BLOG/template/images/vote.bmp 谢谢朋友

 

    美国著名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1月17日以91岁高龄逝世。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的代表作《麦田里的守望者》自1951年出版大获成功后,他就逐渐隐居,直到终其天年。二00九年六月,塞林格的律师向纽约曼哈顿联邦法院提交了诉讼文件,要求强制回收即将于秋季在美国问世、一瑞典作家为其续写的小说《六十年之后:穿越麦田》,最后美国法官勒令该续集不准在美国出版。这样,随着塞林格的离世,他和他的这部小说,就成为了永远的“麦田守望者”。

    《麦田里的守望者》出版后,被翻译成各种文字,迄今已经发行了6500万册。我是在2003年第一次读到这部书,20多天前又重读一遍。我以为,这部大获成功而又毁誉参半的书,应该是成年人,特别是有孩子而且在孩子处于青春期的家长们读的书。对于成年人了解和孩子在青春成长期的心理,对于两代人之间的理解与沟通有益。不太适合青春期的孩子读,容易起负作用。当然,对于研究现代西方文学来说,应该是必读书之一。也许我理解的太正统了。

    此书中有两段最经典的文字,应该是画龙点睛之笔。一段是书中的主人公——充满反叛心理的16岁初中小男孩霍尔顿描述自己理想的:

   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一段是霍尔顿曾经最信任最尊敬的老师教导他的:

   一个不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

   小说中描写这位老师在谆谆教导过他并留他在家过夜后,半夜又显露出对他有性猥亵迹象,把他惊吓的逃离老师家。这段描写就象一把利刃,狠狠刺穿了道貌岸然之下传统道德的虚伪外表。

   整部书所有的字里行间似乎都在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喊。

   信笔写来,仅将这篇小文作为对塞林格这位伟大的美国作家微薄的祭奠。

 

    塞林格:永远的“麦田守望者” 谢谢朋友!

    http://www.szsky.com/source/plugin/SZ_BLOG/template/images/vote.bmp

 

其它参赛文章链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