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不爱儿子那样爱儿子

标签:
积攒记忆不爱儿子爱儿子教育 |
分类: 闲言碎语 |
那天看到一篇凡凡写的文章让儿子说声“我想你”有多难,满篇都能读出她牵挂儿子思念儿子,想听儿子的声音想打电话又怕打扰儿子,盼儿子的电话盼儿子的短信又怕耽误儿子的那种复杂的心情,让我感觉她就像是一位初恋的少女,日日夜夜在苦思苦想着远方的情人,读到最后就连我这种眼泪硬的人都禁不住双眼模糊。反复删除了给她长长的留言,最后留下一句:“凡凡,告诉你一个如何爱儿子的秘诀:像不爱儿子那样爱儿子!”
像不爱儿子那样爱儿子,我们就不会天天冥思苦想着儿子的音容笑貌,一言一行,我们就会有属于自己的生活,儿子就会有更广阔的天地。
现在我们每个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从他们出生到现在,我们就把全部的心血倾注在他们身上,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他们已不仅仅只是孩子,他们是我们生活的全部,他们的一切是我们的晴雨表,其实说白了我们关心的并不仅仅是他们的喜怒哀乐,而更多地是在关心我们自己的心情,因为他们的这些变化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活。每天从早上睁开眼睛到晚上进入梦乡,我们时刻关注着他们的一切,冷了,热了,饿了,渴了,笑了,哭了......这样的生活在维持了十八、九年后,一夜之间突然发生了改变,我们自己失去了生活的寄托,我们迷惘着生存的意义,我们想找回以往的感觉!
有位儿子考上大连理工大学的西安妈妈曾给我留言说太思念孩子了,真想让孩子回来复读一年考个离家近一点的学校。要知道大连理工大学是大连地区唯一的一所有211学校,竞争非常激烈,她的儿子能进入这所学校,会是多么优秀!这位妈妈这样的想法是为了孩子的前途吗?其实不然,她主要是还是为了满足自己思念的需要。
如果孩子永远留在我们的身边,以我们现在大多数家庭的生活水平,抚养他们并不很困难。可是我们怎能抚养孩子一生?尤其是儿子?他们还要娶妻生子啊,我们能一并养活他们的妻子与孩子吗?即使能够这样,那么不等于我们剥夺了儿子生存的意义和价值?我们以为自己奋斗了一生,目的是要为孩子打开一片天地,让他们生活的更好。其实我们这样的想法错了,我们与孩子是不同的个体,我们有我们的生活,孩子有孩子的生活,只要他们认为自己快乐,即使将来生活的质量比我们差,可是他们有了丰富的精神世界,那么我们照样也要祝福他们,因为那是属于他们自己的生活!
孩子进入大学正是一个契机,让我们从现在试着放手,让孩子自己去体会生存的意义和属于他们自己的快乐,去学会独自应对社会,获取生存的本领,让他们不光在身体上成熟,在心智也要成熟起来。
不过这件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孩子的离巢,让我们一下子有种时光不再的感觉,仿佛属于我们的时代已经结束了,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得面对。就权当我们不爱孩子了,我们给自己多留出点时间,多给自己做些好吃的,多给自己添置些心仪的物件,每天多想想自己。
我自己现在只是在这里说的好听,很多事情也是一点一点地争取做到。其实上次给凡凡的那条留言和今天写下的这些东西,是因为我曾经在《青年文摘》(2008绿5期:作者:周岚)上读到一段让我思考了很久的小品文《像不爱那样相爱》,我把这篇小文转贴到这里,请大家看看有没有道理。
像不爱那样相爱
作者:周岚
生活中,像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相爱的夫妻难以到头,不爱的夫妻往往白头偕老。这就给了我们一点启示:要像不爱那样相爱、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