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奥与鲁能帮,谁拖累了谁?
文/草本哈根
其实,江湖上本没有鲁能帮,说话的人多了,便有了鲁能帮。
又其实,鲁能帮本心不在江湖,但江湖上,却总有鲁能帮的传说。
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不管愿意不愿意,国奥与鲁能帮,已成一个绳上的蚂蚱,牵一发而动全身。接下来的问题是,在国奥肩负历史重任的这个伟大时刻,谁将成就谁?亦或,谁将拖累谁?
毫无疑问,鲁能帮已成国奥的双刃剑。原因恰恰在于,这把双刃剑的执行指挥,也是鲁能帮甚有身份的人——殷铁生。正因为殷铁生出自鲁能,而他手中这把奥运牌九的鲁能队员已“泛滥成帮”,所以殷铁生在指挥中,难免畏首畏尾——既不敢把所有的鲁能队员悉数押上,又不甘让鲁能队员呆坐板凳——于是缩手缩脚,于是作茧自缚。
这次中塞热身,本来是拿塞氏当比利时练脚的。但塞氏今天的表现,也许比小红魔差不了十万八千里,但差个十里八里估计还是有的。杜总眼里的恐怖之师,断然不可能像今天的塞氏一样孱弱。而就是面对这样的阵容,我们的国奥也奉献不了几次像样的射正,更罔谈什么攻城拔寨的进球。而殷指导大胆拆分鲁能帮的做法,更是化合力为分力,化力量为悲伤,郁闷了自己,惊喜了敌人。
从比赛过程来看,身体、技术、意识均处下风的中国国奥,如果想取得进球,霸王硬上弓绝对行不通。那么,该怎么办?本草以为,国奥如果想实现宏伟的前八甚至前四的目标,必然要做到以下的4点:(1)队员灵活的穿插跑动;(2)队员之间业已形成的熟练默契的配合;(3)辅之以较快的推进速度;(4)再加上门前的包抄抢点。这几乎就是国奥面对欧洲之师时的葵花宝典。否则,跟人拼身体,拼技术,拼得自己筋疲力尽,最终还是一无所获,就像这场热身一样。
而如果要做好以上的4点,殷指导能否做到举贤不避亲,将成为国奥能否走得更远的重要因素。众所周知,殷指导无意间获得了国奥的实际指挥权后,用人上谨小慎微,这次热身甚至不敢让所有的鲁能队员同时登场。又考虑到被广泛看好的王永珀并没有被招入队,殷指导的谨慎已十分明显。而这也正是本草要说的鲁能帮成为双刃剑的原因所在:鲁能帮的强壮本是好事,但如果不敢放手使用,反而好事成了坏事。如此,岂不因福得祸?
鲁能帮已成为国奥不容回避的客观存在。鲁能帮荣,则成就国奥;鲁能帮损,则拖累国奥。同样,国奥荣则鲁能帮荣,国奥损则鲁能帮损。形势逼人,不容蹉跎。希望殷指导在这样万众瞩目的时刻,放下包袱,举贤不避亲,让鲁能帮成就国奥,而不是拖累国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