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刺绿绒蒿(M.horridula)

标签:
高山花卉红花绿绒蒿绿绒蒿马先蒿杂谈多刺绿绒蒿总状绿绒蒿 |
分类: 植物——大美无言 |
野生动物摄影师吴秀山拍摄于青海
多刺绿绒蒿(M.horridula)分布于四川西北部,西藏东部和南部,云南西北部,青海南部,甘肃西南部。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北部也有分布。常生于海拔3000-6000米高山草坡及石砾缝中。根源柱形,茎高30-100厘米,密被白色硬刺,叶倒卵披针形,两面被硬刺,由基生叶腋处生出长短不等的数个花葶,花总状着生,花瓣4-8片,紫蓝色,花期6-7月。果期8-9月
绿绒蒿中蓝色种类都有刺而,而藏药的刺儿恩就是指的是带刺的绿绒蒿 - “晶珠本草”记载:“刺儿恩味苦,功效清蒸热,为治头骨创伤最有疗效之药。“
藏药中的刺儿恩草药主要指的总状绿绒蒿和多刺绿绒蒿的全草。
刺瓣绿绒蒿会见Thoms.var.spinulifera我。每小时周及拟多刺绿绒蒿M.pseudohorridula长吴清等每小时
庄等也有作为刺儿恩人药,“中国植物志”记载,两者分布均极有限,刺瓣绿绒蒿分布于青海玉树,拟多刺绿绒蒿分布于西藏林芝,两者外形上也具刺毛。
多刺绿绒蒿生长的环境比总状绿绒蒿更为恶劣,海拔更高,往往生于山顶无草的岩石缝中。“晶珠本草”记载的“险峰生达尔亚干,花蓝色有光泽,叶被刺,深裂,为刺绿绒蒿“,采集极为困难
多刺绿绒蒿与总状绿绒蒿过去曾被认为是同一种植物,未加以区分,一些文献对两者的记载也常常混淆。藏医在应用时不加区分,这似乎是沿用了“晶珠本草“的说法,但也有认为两者是由于不同生长年限造成植物形态上有所差别。从对两种植物化学成分研究结果可知,两者成分基本一致。
在“晶珠本草”中将“欧贝”和“刺儿恩”均归于俄(旱生草)类项下的花类药物,表明传统上这两者均
是以花入药。在调查中了解到,一些藏医也认为以尚未完全开放的花蕾或连同部分花茎入药为传统用法,疗效更好。而在目前实际应用中均是以全草部分入药;值得注意的是在采集全草时,往往并不刻意强调必须使用包括地下部分在内的全草,多数情况下仅采集地上部分。
绿绒蒿(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