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早到晚想书

(2010-05-27 15:53:21)
标签:

图画书

熊亮

绘本

插画

杂谈

分类: 谈图画书

从早到晚想书

 

做了八年图画书,真的像有位作家说的那样,十年才能有真正的经验,尤其是故事儿童性。有一天,我忽然感觉——通了,现在可以随口编写出很多好玩的故事,小孩才能理解的故事,跟过去完全不一样。

我变得更像孩子了吗?不是,只是更有经验了。

无论是做书、写作和生活我都在积累经验,每一段时间一定会有变化,变化让我惊喜,有一种“我终于抛开了!”的喜悦,如果我们思考每一件事的真正原因,就会了解没有一种真正不变的自我,只有性格和习惯,甚至只是处境和得失。

我体会到的经验不是积累,而是减少,减少了无处不在的自我感,就会很轻松写出没有自己情绪的故事,进入小孩视角,童书就是这么回事。

 

不过,放开自己只是第一步,如果我开始做一本书,大概会给自己设定七八个也许更多的标准:儿童性、设计够不够巧妙有趣、艺术性、与其他作品相比的独特性、背后隐藏的感情、还有我自己的生活观等等,我成天想故事,见人就说一段,但到了最后,几十个里面只留一个,也许更少。

 

理论

多看书才有理论,因为理论是比较、梳理、然后是建设,所以先得要看别人很多东西,可是要会看,许多人看不出别人好,就觉得自己好,那就没办法了,他们是真看不懂,我们每看一个作品都应该清晰的分析出理论性的语言来,我们的头脑习惯理解感性或模糊的标准,就像散文,大致觉得“很感人”“很有趣”“很好看”就够了,其实图画书像诗歌,不应该有那种哼哼哈哈的陈腐标准,图画书里只有让人发出——“对啊!就是这样!”这样的惊喜。

这可不是死板,那些超常的灵感都是很有技巧的。

 

从前我是一个很寡言的人,现在一跟人聊起图画书就开始多语,其实太多图画书太多“语言”了。

 

 

接地气

 

接地气很重要,从前我做书有编故事成分,现在的人物和故事虽然换了身份情节,可是我都认识他们,我的孩子也认识他们,有时是我们自己的故事,甚至里面的每个小物件都有来源,这很重要。

当我自己写小说或诗歌时,注意到,没法用想象或书本经验的东西去写作,每段文字必须有深深的亲历感,儿童故事虽然有很多想象,不过那种亲历感一样重要。

 

儿童书就是,用最好的头脑去做最小的事。

很多人真不以为然,以为仅仅是小儿科而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