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感悟随笔 | 
					
马友友说:他像亚洲的犹太人
 
 
昨天跟马友友聊天,他说他是中国人,但有点像亚洲的犹太人,辛苦漂泊在异乡,靠智慧积累下财富,却不时有飘零的痛楚。
今天“丝路”一行来到苏黎世,参加欧洲最大的音乐节——瑞士音乐节。到的时候正赶上小雨,我透过车窗看着雨中的苏黎世,很美,很远,很模糊,分不清纽约还是东京,他乡还是故乡。记得小时候妈妈说过,下雨天睡觉最香,果然,大巴车上的朋友们都沉沉睡去。我突然涌上一股倦意,懒得再去赞美这些与我无关的美丽。
 
 
 
想起友友的话——“有点像亚洲的犹太人”。犹太人,何等聪敏又哀伤的民族!20世纪,仅有重庆一半人口的犹太民族竟出了10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占获奖人数的近五分之一;同时,背负着出卖耶稣的罪名,他们在基督教世界里不停逃亡,散落各地的犹太人有个共同的精神支柱,那就是——重返锡安!
锡安,传统上耶路撒冷和以色列故土的同义词。
我理解友友的感受。作为世界顶级音乐家,他曾16次捧得格莱美奖,每年有近300场演出,纽约一条街道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白宫有把椅子是他的专座……然而,他还是有“飘零的痛楚”。
友友一手创办的丝路乐团是一支“开往西方的跨文化大篷车”,在世界任何地方,“丝路”的演出永远是满座,有时候开票当天就售空了。这些年我随“丝路”到过很多国家,听到过各种语言的喝彩,但说实话,最能满足我虚荣心的还是听到中国人说“真棒”。
好友鹿遥给我推荐一篇文章,石评梅的,其中有段话难为她一字一句用短信发给我了——
“在我决志漂泊的长途,现在确乎感到疲倦,在一切异样的习惯情状下,我常想着中华……我漂泊的途程中,有青山也有绿水,有明月也有晚霞……何处也是漂泊,何时也是漂泊……除了死,哪里都不是我灵魂的故乡。”
 
 
 
在异乡的细雨中,我的泪水夺眶而出……
出来快一个月了,马上就要回国了,去准备10月份“丝路”在中国的巡演。我想我是幸运的,有祖国可以回,这是犹太人几千年来梦寐以求的啊。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