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西藏行摄独特风景青稞架晒夫架摄影随笔 |
分类: 西藏系列 |
1
进入藏区游览,你会看到这种当地人用来晒粮食的粮架,高大的木架子给自然恬静的田园生活增添了一道原始古朴的色彩,它通常的名字叫做“青稞架”。
青稞是一种禾谷类作物,是藏族人民的主要粮食,距今已有3500年栽培历史,主要分布在我国西藏、青海、四川的甘孜州和阿坝州、云南的迪庆、甘肃的甘南等地海拔4200—4500米的青藏高寒地区。青稞于农历八月十五成熟收割,由于青稞收割后,要有两个月左右的时间进行风干,那时,散布在草甸上的青稞架,便挂满青稞穗,成为一道亮丽而独特的风景。
青稞架是藏区的一个标志,青稞架结构简单,就是几根高大的木柱和一些木条木块搭制而成;架子竖柱的顶部都是尖尖的,那是为了不让它积水或积雪结冰,防止木头烂掉而刻意削成的。劳动中积累的经验,是最牛最实用的科学。
在我的眼里,青稞架是颇为鲜活的摄影题材,在青藏强烈阳光和云卷云舒的背景下,青稞架显得异常突出,挺立的身姿仿佛有了性格,特像个青藏高原威猛的藏族汉子。在天高云淡的季节里,他屹立在高原的秋风中,背负着藏民的丰收喜悦,和大家分享着一年辛勤的成果;他忍受那风霜雪雨的磨难,尝尽了岁月的酸甜苦辣,痴情地守候一岁一枯荣的春秋。
美国卫星误以为青稞架是导弹发射架,真是够玄乎。更为有趣的是,青稞架还有个别名“晒夫架”,这是什么意思呢?大概就是说,如果说男人在结婚之后发生了不忠的行为,那么就会被绑在架子上被晒三天三夜。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都知道高原上的气候是冰火两重天(白天晒死夜间冻死),在上面要晒三天三夜,估计不死也没有了半条命了吧,因此还是别犯这种“作风”错误,做鬼就不鸳鸯了。

2、这不过是一个民间传说的笑谈而已,反正我多次去过藏地见过成千上万的“晒夫架”,就是没见过有谁在上边晒。

3
4

5
6
7

我的更多文章:
- (2020-08-21 07:12:20)
- (2020-08-14 07:01:25)
- (2020-08-14 07:00:20)
- (2020-07-31 07:02:18)
- (2020-07-24 07:03:40)
- (2020-07-21 07:04:33)
- (2020-07-17 07:14:07)
- (2020-07-14 06:59:56)
- (2020-07-10 07:15:43)
- (2020-05-22 07:34:36)
前一篇:拉萨猎影,捕捉那灵魂瞬间
后一篇:荷塘听雨听荷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