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有意或者无意,听到别人谈论一些信息,哪里好玩,哪里有趣。。。而说者无意,听着有意也或无意,但是,当产生同样需求的时候,他们的谈话是否对你有影响。我们走在闹市区,熙攘的人群,会不会有些人的服饰或者装饰,让你欲罢不能,一双漂亮的高跟鞋或者一条入季的裙子,让你也想买,想知道哪里可以买到同样的。他们无意向你传播商品的信息,但却带动你想购买的冲动。事实上,我们每个个体都在有形或者无形充当了产品的传播渠道,只是没有实现商品的直接销售。但我们是否可以定义为“全民营销”---快文化时代的商品信息传播。
口碑传播,需要历史的品牌积累,不具有代表性,暂不做讨论。
全民营销,我这里并不是谈单品牌的产品营销,而是多产品的销售营销方式。需要实现的条件是人与人之间的无缝隙传播,对度的把握,大概也没有标准可言,有意或者无意,如上举例,都是建立在无利益驱动的前提下。可是一旦有了利益关系,就会变成无限制的广告传播甚至骚扰。
“安利”式的直销以及“传销”都是“全民营销”的理论推行者,他们通过“销售分阶提成”的方式,把购买者打造成自己的销售员,实现全民销售的“金字塔状”的组织架构,通过利益驱动的方式,过渡激发人们参与的热情,使得被动接受者处于被骚扰的境地,参与者的行为完全以别人为其带来利益为目的,所以,如何消除用户之间的利益关系,是社会化传播中最重要的环节。这一点,在东西方文化差异上有很明显的区别。
因为现实中,我们无法承载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信息存储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图谱,所以终于回到社会化网络的问题上来了,一方面是可以实现信息的存储以及再传播,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建立关系图谱,实现价值信息的交流与分享,而用户关系,最终决定了信息流的质量。在互联网的论坛和社区里,我们难免会忍不住去分享一些我们觉得很好用的东西,人都有这种驱动,不是为了利益,只是因为用的好,用的爽,可是我们如何鉴别这是不是软广告。这就需要一个平台,消除产品的利益关系,建立一个关系社区,而第一步很重要,就是产品的推荐环境,消除用户有可能在这个环节受益的可能性,还有如果是在一个封闭社区,比如像人人等,建立在好友关系的基础上,但是我们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如何防止产品分享的负面影响,这就是一个度的问题,用户很难把握,影响用户的分享体验,除非有人会建立一个垂直的社区,这样的社区是存在的,但是他又不足以承载一个社区,如美丽说、蘑菇街,最终成为社区化的电子商务社区,而不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电子商务。
全民营销,给我们建立社会化电子商务的理论基础,但是,我们同样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分享影响需求,还是需求需要分享?分享,不过是一个显性特征,最终影响用户购买的是需求以及潜在需求的激发,社会化电子商务的社会化分享最终是积累的用户的信息分享的数据,实现用户的需求锁定。
一个独立社区还不具备承载用户的需求。现实中的分享都是交叉式的,也就是它没有主线。而独立的社区,把分享作为主线,就是一个比较窄的小众化的,但是需求是大众化的,所以,我的观点是 社会化无处不在,而不应该框再任何一个平台,淘宝的sns化也是一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