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秋瞎瞄:秋眼看乌镇(2)

(2007-12-12 00:43:00)
标签:

我记录

城市印象

旅行/见闻

美图

乌戍

乌镇

东栅

茅盾

 

老秋瞎瞄:秋眼看乌镇(2)

 

秋眼看镇(2)

 

乌镇古称乌墩,春秋时代即是吴越之疆界,吴曾在此屯兵防越,所以又叫乌戍。乌镇之乌,大概就由此而来。宋代葛郯有水调歌头《舟回平望,久之过乌戍,值雨少憩,向晚复晴》:“帆腹饱天际,树发渺云头。翠光千顷,为谁来去为谁留。疑是吴宫西子,淡扫修眉一抹,妆罢玉奁秋。中流送行客,却立望层楼。风色变,堤草乱,浪花愁。跳珠翻墨,轰雷掣电几时收。应是阳侯薄相,催我胸中锦绣,清唱和鸣鸥。残霞似相贷,一缕媚汀洲。”生动地描写了乌戍水乡雨后初晴的景象。

 

乌镇的名称始见于唐代咸通年间,到了南宋嘉靖年间以车溪为界分为乌、青两镇,河西称为乌镇,属湖州府;河东称青镇,属秀州。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乌镇从吴兴县划归桐乡县,与青镇一统,成为今日之乌镇。

 

乌镇自古是军商相容之地,历代屯兵,也历代为商埠,从遗留下来的老街即可窥得当时街肆的繁华。乌镇名人辈出,曾出过64名进士、161名举人,最著名的当属当代文学巨匠沈雁冰,也就是茅盾大师,镇子中心地带有其少年时代读书的立志书院,现辟为茅盾故居。乌镇历史上曾有“一观二塔三宫六院九寺十庵”之说,可谓景点名胜云集。

 

东栅景区可以看到高竿船、逢源双桥、香山堂药店、财神湾、老街、江南百床馆、民俗风情馆、三白酒坊、 宏源泰染坊、 染店弄、江南木雕馆、余榴梁钱币馆、立志书院 、茅盾故居 、林家铺子、古戏台、修真观 、翰林第、皮影戏馆、访卢阁、常丰街传统商铺区、汇源当铺、美人靠、廊棚、水阁、仁慧桥传统作坊区等等。

老秋瞎瞄:秋眼看乌镇(2)

进入东栅

 

老秋瞎瞄:秋眼看乌镇(2)

财神湾

 

老秋瞎瞄:秋眼看乌镇(2)

逢源双桥,走左升官,右走发财

 

老秋瞎瞄:秋眼看乌镇(2)

石板街上的字

 

老秋瞎瞄:秋眼看乌镇(2)

朝宗门,由潮州门变更而来

 

老秋瞎瞄:秋眼看乌镇(2)

古老的墙界

 

老秋瞎瞄:秋眼看乌镇(2)

宁波药商陆庆馀1871年创香山堂中药店,已130年历史

 

老秋瞎瞄:秋眼看乌镇(2)

逢源酒楼

 

老秋瞎瞄:秋眼看乌镇(2)

江南百床馆

 

老秋瞎瞄:秋眼看乌镇(2)

江南百床馆中的展品

 

老秋瞎瞄:秋眼看乌镇(2)

古床上的装饰

 

老秋瞎瞄:秋眼看乌镇(2)

古床上的艺术

 

老秋瞎瞄:秋眼看乌镇(2)

古床上檐牙雕琢

 

老秋瞎瞄:秋眼看乌镇(2)

姐妹床上的“鸾凤和鸣”

 

老秋瞎瞄:秋眼看乌镇(2)

拜天地

 

老秋瞎瞄:秋眼看乌镇(2)

小巷深处

 

老秋瞎瞄:秋眼看乌镇(2)

小巷深处有人家

 

老秋瞎瞄:秋眼看乌镇(2)

 大俗即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