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共同创造了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每一个民族的历史,都有许多闪光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这些在这个民族所http://photoimg65.qq.com/cgi-bin/load_pic?verify=r1OdOkZcK6TiJESAkwAF9Q%3D%3D有成员的记忆中将永远放射光彩。
萨的来源 在侗族历史上有一位功绩显赫的女英雄,大家尊称她为“萨”sax(侗语,下同)。萨的来源有几种说法,在侗族的《族源款》里也有描述,一般的说法有:一、是侗族的远祖母神,她靠神异的生育能力,生育天,生育地,生育众神,生育天上人间的万物;二、是侗族神话中的女娲神,她创造了天下仅只有的姜良姜妹两兄妹,相配成婚后才有了人类;三、就是女英雄婢奔(beix benv),她的故事为《萨岁之歌》:很久很久以前,耐河口(bags
nyal nais)上的平瑞寨(xaih bingc
xuik)有一位孤苦伶仃的侗族姑娘,她的名字叫仰香(nyeengx
xangh)。仰香刚满八岁,就给伯父放羊养鸭。平瑞寨有一位穷苦善良的老人名叫贯公(ongs
kuanp)。贯公见仰香可怜,就指引她到六甲寨(liogc
jac)去寻找自己的舅舅九库(juc
houc)。仰香来到六甲寨上,殊不知九库已被害逃走。仰香在投亲无着的情况下,被当地汉族官家财主李从庆(liiln
Songh qenp)收为家奴。李家有位长工名叫堵囊(duc
nangh),仰香和堵囊同命相怜,年长日久,相互产生了爱慕之情。李从庆见仰香人才出众。品貌双全,遂起歹意,想娶仰香为妾。堵囊得知,救出仰香,逃出虎口。他俩逃到螺蛳寨(xaih
louv)上,被好心的天巴奶奶(sax qinp
bas天神奶奶)收留。堵囊和仰香在螺蛳寨男耕女织,生活美满,不久就生了一个女儿,取名婢奔。有一天,仰香、堵囊和众乡亲到九龙山挖鱼塘(一说挖屋基),挖到一块闪闪发光的神铁。堵囊拿回来请人打了一把大刀,称九龙宝刀。李从庆得知此事,借口说挖鱼塘毁了他家的地气龙脉,于是趁众人不备之际,派家丁打手到螺蛳寨强占鱼塘,打死仰香。李从庆得寸进尺,还想杀死堵囊,夺取宝刀。李从庆的另一侗族帮工石道(xigx
daox)得知此事,星夜跑来给堵囊报信。堵囊悲愤之至,忍无可忍,决定趁敌人不备,邀集螺蛳寨众乡亲,以攻为守,半夜攻打六甲。贯公得知,也星夜赶来献计献策,并将珍藏多年的一把神扇送给婢奔。堵囊父女为报妻仇雪母恨,一举攻下六甲寨,杀死了仇人。婢奔见石道忠厚诚实,勤劳能干,武艺高强,便同他结为夫妻,生索佩http://photoimg65.qq.com/cgi-bin/load_pic?verify=tmGUj2sZrDowtxxdZ71emw%3D%3D(sox piuip)索美(sox
muih)两个女儿。李从庆的管家王树(wangx
siul),骗取信任,并害死石道。婢奔查明真象,杀死王树。李从庆的儿子李点郎在朝廷当官,得知家父被杀、田地被侗人瓜分,遂启奏皇上派八万官兵前来付伐。李点郎为了夺取宝刀,派人伪装成远方“腊汉”(Iagx
hank青年小伙子),到六甲寨上同索佩、索美行歌坐夜,骗取了九龙宝刀。堵囊失去了宝刀,抵敌不住,奋战身死。婢奔寡不敌众,率众乡亲退守九层岩(nanh
jus
saengc)上。李点郎手持“金印”,追到九层岩。婢奔的神扇也失去了神力,与敌人殊死拼搏。最后她和她的两个女儿一起纵身跳下悬岩,牺牲于弄塘凯(弄唐开longl
dangc
eip—蒙南山山顶)。婢奔死后,化作神女,继续率领侗乡人民与敌人战斗,终于杀死了李点郎,击败了官司兵,迎来了胜利。从此,婢奔也就成了侗乡的护佑女神,人们尊称她为“萨岁”。 据《旧唐书、地理志》“李弘节开夷僚,置古州乐兴郡”,清朝人曾廉考证,唐之古州即今之古州,是现在的榕江县,乐兴郡即今贵州从江县境,也就是萨岁婢奔牺牲的地方。另有的人认为“萨岁”就是《隋书》中的洗夫人,可能产生于隋唐时代。
“萨”是侗族伟大的原始祖母神,“侗族的土塘田埠、稻作耕作都为萨所赐”,因而她是神通广大,能主宰一切,是保佑侗寨平安、人畜兴旺、五谷丰登的灵验女神;是一直活在人民的心坎上,受到千百年来全民崇拜。萨侗族又称有“萨玛”(sax
mags)、“萨岁”、“萨麻庆岁”、“萨麻天子”、“萨大天子”、“达摩天子”、“萨子”,均属同一女神异译。“萨”侗语即称祖母(奶奶),“玛”即是先祖,“萨岁”就是已经去世了的祖母或先祖母。在侗族地区一般都有萨坛(dangc
sax),有祭萨的远古习俗。
一个萨文化保存原始之地——通道侗乡
至今,进入通道侗乡,不论走到哪个乡,哪个村,哪个寨,在路边(mangv
kunul),鼓楼边,风雨桥边都有一座或普通或讲究的坟茔(wenc),没有碑,没有墓志铭,坟头只有三块小石板或石头垒成的小方形祭坛,这里是南部侗族地区保存最原始的祭祀,也是萨坛最多的县。通道21个乡镇,大萨堂共有64座,以侗族聚居区年代久远的村寨居多(如下乡乡达8座),县溪阳晚滩、坪坦高步、芋头古寨、坪阳等都保存着原始的萨堂,其中以坪坦乡的萨堂最多(gungc),而64座萨堂中,绝大多数是新中国成立前建造的,新中国成立后只新修http://photoimg61.qq.com/cgi-bin/load_pic?verify=wk%2Bb6BEga2AaUHqt%2F7rYng%3D%3D1座,复修1座。现坪坦高步村是通道县萨文化村,据各寨的老人们(nyenc
laox)说通道的“萨”都是从是从贵州(guiv
xul)来的,如:我们坪阳村就有“四萨花铃(siv sax wal
lingh)”的传说,说的就是四位身着鲜艳侗族服饰、披金戴银的“萨”住到村来,为是外族人(汉人、土匪)攻打“田心寨”,闹得侗寨四乡不安,而来护寨守寨。后来一萨过了广西林溪,一萨到陇城梓坛,一萨留在坪阳村,另一萨为塘头村和马田、马安村共萨(sax
juens)。
萨坛构筑 过去侗族村寨都建有祭祀萨岁的场地(guanc)即“堂萨”(dangc
sax),它是用泥土构筑起来的圆形土堆(duil
max),或用石块砌成个方垒或圆丘土包,中间或周围栽有枝叶繁茂的楠树、枫树、黄杨木等常青树。有的给萨坛盖个小屋称亭萨,内设神位或给萨坛围个墙,修(xaok)个门。萨坛大多设在寨中露天风水宝地,如高步萨坛,坪阳萨坛等,也有的设在寨外或寨背高坡上如芙容的萨坛。筑起的土包有高(pangh)的也有矮(taemk)的,如地阳坪张黄村萨坛的土包原有15市尺宽,20市尺长,3市尺高。而全国文物保护单位芋头古侗寨的萨坛是始建于明代,分萨玛坛和萨坛两部分,萨玛坛呈扇行,阔4.5米,进深4.1米,石台构架,内高祭台。萨坛植有三棵松柏,并呈三角行分布,正面两棵,后面一棵,进深6米,土筑台基,拜台高1.5米。
萨坛里神秘的埋物? 萨堂不象其他民族那样设在堂屋神龛,也不像原始崇拜中当作神树附魂的植物,而是一个坟茔。千百年(tinp
begs nyinc)来,由于萨坛一草一木不许损坏(waih),不许移坟和动土(nei
max),那么这个在侗族人的心中有着多么重要萨坛里到底埋有何种具体实物或人呢?是有是无(xil
meec xil
kuaic),是仍存在还是已没有了?这一直也是侗家人也少为人知的事,是个众说纷纭,千古之迷?通道县直至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修路(xaok
kuenp)、造田(saok yav),在经得群众(daengx doux)的同意后,先后(unv
lenl)在坪阳、坪坦挖(loul)掉三座萨堂,才真正揭开神奇的底谜:萨堂一般挖约五市尺深的长形、四方形或圆形的眼井(dal
menv),仰放一口铁锅(daol
kuedp),再放入银质模型,如有小锅、三脚架(jiav)、铁钳(nyienx)、碗(guangs)、筷(xoh)、杯(jianh)、衣(yous)、裙(went)、袜(was)、首饰、石质台灯、瓦壶、坛、纺纱机、剪子等妇女(miegs)劳作用的生活用具,再覆盖(eml)一口铁锅,然后用土埋好,堆(duil)成约三尺高的土包。按理应该还放有传说中的三块或五块白色岩石,白色的岩石都要从萨岁“婢奔”殉难(deil)的地方“弄堂凯”(longl
dangc eip)背来,象征着萨岁和她的女儿(maoh dih lagx
beix)的英灵。
萨堂禁忌和祭祀 萨堂土包周围用砖或石块砌好,有的竖屋遮雨(bienl),筑起高墙,土堆层要求保持干净、庄严、肃穆,禁止小孩子(lagx
uns)嬉戏、人们谩骂、孕妇上屋;禁止土堆牲畜(yangh
xiaenl)践踏,人畜拉屎撒尿(songl gienx songl
nyiaol)等,否则“萨”会生气离堂,对村寨不利,个人也会遭报应,如生病、生疮、丢魂、神智失常等。这一些禁忌上辈一代代下传,在侗族地区形成了众人皆知的习俗,有些地方还立书、立碑告戒,如:通道坪坦高步村的萨堂清光绪七年(1881年)岁http://photoimg63.qq.com/cgi-bin/load_pic?verify=GdWA10sRoIONEgV8MgeEPA%3D%3D次辛已十一月众同公立的一块万古流传的石碑上记有萨堂的禁忌:
——禁达摩天子(萨堂)自殿前量出一丈后边七尺六寸,永世不许起造。
——禁达摩天子从龙洪汪门口六尺宽不许起造。
——禁达摩后地基四尺三宽永世不许起造。
——禁里边系吴汉祥地基二间永世不许起造。
——禁田边杨中秋门口小塘一丘永世不许起造。
——禁井水冲自大路直抵山脚,永世不许塞园并作人口堆积杂木等项。
祭萨活动 侗族老人说要是触犯萨堂禁忌,或对村寨族人的不敬,“萨”会生气,有时也会离开萨堂,那么这个村寨就会遭灾。如:半夜鸡、狗等畜类乱叫不得安宁或人病畜瘟,五谷失收。更为严重的是水灾、旱灾、火灾等。萨出走了会“送电”songl
biaenl(托梦)告诉一些人,会出现一些不祥的先兆,引起寨人、族人的注意。在这种情况下,全寨村民便在鼓楼或公众场地集会商议(shangh
liangc),举行迎接萨岁回堂的仪式。侗族对萨岁的祭祀可分下列几种(niangc
hangh):
普通祭:农历初一、十五或逢年过节(seivl),侗寨各家各户到萨堂烧香、敬茶、供猪肉、烧纸钱等。有的村寨有萨堂的田产,设有专人或轮户祭祀,专人祭祀一般由寨里年岁最大或辈份最高的老人(nyenc
laox)按严格的祭萨礼仪进入萨堂每天早晚(meix menl saem
wueil)为萨堂敬香、点灯,祈求萨岁保护全寨人丁清吉,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侗族村寨历来有相互集体作客(称“为也”weex yeek),寨与寨间比赛芦笙的习俗。在集体出寨作客或比赛芦笙时,均到萨堂举行祭祀仪式,求其保佑。
战时祭:如遇敌人(sagc)来犯,全寨有作战能力的男女(banl miegs)武装起来,到萨堂举行仪式,求其保护自己,战胜敌人;有的举行象征的军事演习活动,这时全寨男性青年(lagx nyins)头插(xebl)金鸡尾毛,身穿(daens)绿色衣服、白色裤子(sol),手执枪刀剑哉,戈矛弩箭,在一位长者的带领下来到萨堂一一敬茶(jinl xeex),再摘下一片万年青的树叶(bal meix)插在自己头上,随即列队肃立场上,静听寨老诵“祭萨词”和《出征款》。念毕,在铁炮和呼号声冲出寨外。有的打排抢,有的放排炮,有的射排箭。这时全寨的男女老少也随之奔出,或放鞭炮,或敲锣鼓,或呐喊助威,形成一种激烈的“战争”场面。当“战斗”结束,“得胜”归来时,领队者们用梭标戳一个草扎的“人头(gaox nyenc)”,表示火镰敲击火石取火,点燃艾火,象征先圣母给侗家带来光明和幸福,然后各主妇将火种带回自家生火煮饭(douenk oux)。祭萨第一天有的还要物色两个同年同月生的青年,上山砍两根大小、长度、节疤都一样的竹子挂幡。第二天请寨上60岁以上的公公(ongs)、奶奶(sax)到萨坛边对歌。奶奶们戴(daens)竹耳环、竹手镯、竹项圈,头插枫树刺球,据说是为了纪念祖先尚无银币时间的艰苦生活。第三天选一位十八岁的青年爬上高树取一个小木棍堆成的喜鹊窝拿到萨坛起火,然后各户到萨坛火塘接(sibs)火回家,象征吉祥如意。
唱歌哆耶祭:侗族村寨,在农历元月各寨男女青年有互访和赛歌、赛耶的习俗。在萨堂边或鼓楼坪赛歌、赛耶时,首先要哆耶歌颂祭祀萨岁一番,以表示对萨岁的敬意。歌颂萨岁的耶和歌,内容基本一致,只是曲牌不同而已。
迎萨岁回堂举行隆重的仪式中,伴还唱着《迎萨歌》(gal sibs
sax)一些词意如:
(侗文)
maenl lail xic
haos
banx inp
doih 。
Lagx miegs sibs sax , 腊乜涁萨 姑娘接萨
Xeengk sank dah jiuc map
Daens ugs wap , 登欧娃 身穿花衣
xal went lianh ,
Gaos xebt wap , 高辛娃
Daens jeengv nyaenc , 登金银
Soh taemk soh qat , 说藤说恰
yuh angs gol 。 优昂过
naengl meec jiuc miedl , 嫩美久灭
kabp jiuc banc 。 卡纠苯
haic oul was bagx , 还欧袜吧
jenl douh
yangh。 劲兜样
jogx bangh keep nyaenc, 苯革宁 手镯银梳
yebs yebs guangl 。 影影光 光闪闪
sibs sax laos dangc dos, 萨捞堂跺 迎接萨岁进堂
Dangc yeeh dos sibs sax。 荡耶多赛萨 歌堂唱歌迎萨岁
...... ...... .......
萨祭品及祭萨例 过去(dah
unv)侗族祭萨的祭祀是专门养的,象以前三省坡南面的广西独洞寨就是养(sangx)一头白山羊(liees),称“萨白”,而八斗大寨是养一只公鸡称“ail萨”,这些动物在村寨中来去自由,轮家喂养,受人尊重。祭祀供品有鸡、鸭、猪、羊、草鱼、糯饭等,而对这些动物忌刀杀,意为见血不利,必须在水中淹死。
侗族祭萨的活动由于是一辈辈上传来的习俗,为祭祀常事,一般没有详细文字记录,但有些祭萨活动影http://photoimg60.qq.com/cgi-bin/load_pic?verify=gRh3u3IzkYYO3XHH8DIS%2Bg%3D%3D
响大,视为大祭,几辈族人都记得,例如,据说1933年独洞寨那次祭萨,全寨人耗时三年才找齐供品:一窝恰好九层叠起蚁房;一根长长的生在树蓬星,横盖过大路面的葡萄藤;一撮在山冲朽木里自生自长的细浮萍;一勺渌江、溶江汇合处的漩涡水;还有一株挺立于万草丛中又高又直无风也颤动的蓍草(一种香料草)。而1946年湖南通道县坪坦高步村举行一次迎萨活动,传说是国民党政府强制侗族进行风俗改革,县官司挑侗族妇女的裙子,萨岁在阴间见此情景感到害怕(yaoc)就跑了。结果出现深夜鸡叫,大人发病,小孩生疮,便请人放阴(hongp
nagk),说是萨岁怕被勾裙跑到山冲去了,并说要杀一只黑猪(oul
neaml),要找(youh)围(guanv)住萨堂三围长的野葡萄藤(jaol
yeds)和一丈五尺长的白茅草(nyangs
jal)来祭她,她才愿回老萨堂。高铺全寨众议,推举迎萨首士,找到黑猪、野葡萄藤、白芦草等物,选择吉日,请来祭师,举行迎萨仪式。祭师和两个徒弟开路,两个侗族盛装姑娘端着茶盘,五个男人吹起芦笙,40个女的穿着青紫色的侗装裙子,还有老人小孩(nyen
laox lagx
uns),排起队伍去山冲里迎萨,从山冲里迎到萨堂,摆起香案,一个猪头,三碗猪肠、肚、肝、肺等,烧香纸,祭祀萨岁。三碗杂烩,中间大碗给祭师,两边两小碗给徒弟。猪肉平均给寨民,猪油杂在萨堂撒分给小孩抢吃。将野葡萄藤围住萨堂三圈,将白茅草放在萨堂土包上,祭师口念祭祀萨词,求其保佑村寨平安,迎接萨岁回堂便算完毕。此外,从江庆云乡、黎平(liic
pienc)、地扪等侗乡都有祭萨活动。(萨真的能保佑人吗?萨文化真的内涵是什么……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