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铜镜,我会想起《木兰辞》中的“开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巾帼英雄褪去男儿装,再次换上女儿装的那份轻盈与喜悦;我会想起一代帝王李世民与魏征那段千古佳话的“以人为镜”之论;想起唐诗宋词里那一句句以镜为媒的诗文,张若虚的月下徘徊,李太白的白发,温庭筠的花面交辉……
“正衣冠,妆尔容”,镜子从一开始便是与人的美密切相关的。那一个个花面在精心收拾之后熠熠地出现在世人面前。于是,我们知道了男人的风雅、女人的美艳。
这个十一,来自千年古都西安的153件铜镜成为市博展览的中心,更成为街头巷尾议论的话题。这批铜镜,上起西周,下至元明,既有墓葬出土,也有传世佳品,数量众多,珍品荟萃,从一个侧面展现我国古代铜镜的发展状况,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青铜实用器铸造的又一特色。由东莞市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主办,西安市长安博物馆、茂陵博物馆、陕西唐三彩艺术博物馆、陕西大唐青铜镜博物馆参展。在千古帝王都的西安,有太多的故事可以让我们遐想,面对那一面面异彩纷呈的铜镜,可以想见那一幅幅灵动的面容。是男人的踌躇满志抑或落拓江湖,是女人的春心捧腹还是忧思成疾,也许哪一枚铜镜是张敞为夫人画眉时而用过的,也许哪一枚铜镜背后还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密码。
古人云: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又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贾府的当家婆王熙凤说:黄金千两容易得,知己一人也难求。因此,镜子里便是我们面对人生的哲学。既然悦己者难求,知己难遇,我们所长期所遇的便是不如意,镜子所照见的总是欢乐时少悲苦多,刘禹锡说“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秦少游说“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李太白写的很彻底,“不信妾断肠,归来看取明镜前”。我们妆容总是有一个外部的需求在那里等着,希望得到一个认可。这是庄子所说的假于物。但人毕竟是社会中的人,也注定了不是自己想怎样就能怎样的,他总是需要一些外部的条件才能满足自己展示的空间。因此,向外求也是必须的。但是,有的时候也许我们需要一种向内求的必要,王国维说,“从今不复梦承恩,且自簪花、坐赏镜中人。”我簪花,我严妆,并不是为了得到某个人的首肯,而是为了我自己,我不需要别人的欣赏,不需要别人的点赞。有时我特别感动温庭筠的那首《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有人说他写得太香艳,俗,但也有人说他写的很高雅,从中看出了屈原的报复。我没那么深的底蕴,我所感动的是这个女子在春闺独守的时候,在满腹愁情的时候,她在思定之余,仍然起来梳妆,而且一旦梳妆起来,她就要淋漓尽致的展示自己的美,绝不放松,决不放弃。不会因为没人欣赏,而一味地沉浸在“芳心是事可可”的情怀里不能自拔,而是在低沉之后她依然扬了起来,让自己的美毫无保留的展示出来。这便是一种人生高贵的态度。还记得《古诗十九首》中“郁郁园中柳”的那个少妇吗?她也是这样一份情怀。我固然期待外面,但却不放松自我,我要努力保持自我,然后再去期待外面的认可。并且在低落的时候能够自己走出来,以阳光示人,而不是满腹忧郁。我们需要这样的人生,当然也需要这样的镜子。
似乎扯远了,我徜徉在镜子之间,看着那一个个精心设计的场景,回想当年那一个个温情抑或伤情的时刻。俩娃则在显示屏前看的津津有味,爸爸,快看,这个镜子。铜镜,现在我们欣赏的是它的背面,那精致的工艺,而那时关注的则是它的正面,平镜如洗。这好像是贾瑞的那面镜子,你所关注的是哪一面,哪一面就会决定你的人生。
——
成文于2019年12月2日
莞邑逗云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