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西尹公浮屠
碧霞宫的寝宫楼前,西侧矗立着雕刻与公元755年的大唐浮屠——陇西尹公浮屠,东侧矗立着一尊华美经幢,浮屠与千佛寺石窟、天宁寺大石佛以及摩崖碑刻一起跻身国宝行列,虽体形不大,但却格外引人注目。
其实整个碧霞宫便是一个小规模的石雕艺术展,观内历代碑碣众多,而大殿前雕刻与明代时期的精美丹墀、石柱头,都非常招人稀罕。而三进院寝宫楼院内及左右厢房内则是汇集了浚县各地历朝历代重要的石雕件。其中有粗旷的汉画像石,也有精美的佛道雕像,有名宦的墓志铭,也有平民百姓的镇宅石,粲然大观。


陇西尹公浮屠的正背面雕刻
而其中最精美的莫过这座国宝陇西尹公浮屠了,它为仿密檐式,方形九级,葫芦形塔刹。塔下四角为四位威武的大力士,须弥座上的莲花瓣还依稀可见,原有的妓乐飞天已经模糊了,仅剩下几只兽头还依稀可辨。塔身正面纹饰复杂,有弟子力士文殊普贤伎乐天龙齐备,但东侧已经残缺了。塔内雕像也毁坏参半了,中间的佛与两侧的菩萨线条优美,是唐代的造型。塔身背面雕刻有妙音鸟和飞龙托塔。

东侧的经幢雕刻也很华美,八棱柱身,经首四方雕刻有佛立像,但头部均已不存。八面雕有精美纹饰,似悬挂在殿角的风铃,叮咚作响。柱身布满经文,但恕我近视,也没看清楚到底雕刻为何经。基座上雕有佛教图案,力士菩萨等,但也多已漫灭。

经首
此外还有很多造像、碑刻,不过明代的人像线条都显得僵硬。不过当地人也将这些造像当神灵供奉,由于碧霞宫早在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便作为浚县博物馆展厅使用,这些造像中的一部分来这里的岁月已久,老百姓也赋予它们新的意义。至于它们原初雕刻的形象如何都不甚重要,百姓们相信它们能够去病疾,消灾厄,保平安。于是,一些石像被摸得溜光水滑的,黑亮黑亮。当然可能很多人会暗笑当地人的愚昧和落后,但如果走进别处的寺院,即便是在北京的寺庙宫观里,这种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

北齐造像碑
跟老妈在寝宫楼前转了好久,当然多半是因为我想多拍几张照片,但因为是用手机拍的,很多都没拍清楚。我问妈妈还上不上楼了。妈妈说不上了,人挺多的,外面拜拜心到就成了。寝宫楼的东侧和西后角都不时传出喇叭声,是看庙的妇人喊香客们丢香火钱的。这是一件极其煞风景的事情,本来丢香火钱是出于自己的本心的,愿意丢多少也都可以的,但这样一来,不丢就不可以。只是可惜那些进了功德箱的钱,一分也没有被碧霞元君笑纳了,结果还是滚进了这帮看门人的腰包里。如果有关部门能够对这一现象加以管理,这种大呼小叫的喊丢钱行为,对浚县的旅游市场环境会造成很不好的影响。

新成员
寝宫楼靠北墙西边的位置上有一座简易的亭子,亭子下面置着一块硕大石碑,黄土已经浸入它的肌肤了。这应该是这里的新员工了,以前来是没有见过的。不过想想自己也已经有四五年没有进庙了。出了西跨门,就到了千佛寺山门广场,真正的盛唐气象就要开始了。


塔身每一层均有佛、菩萨雕像

陇西尹公浮屠须弥座上的莲花与兽头


经幢的基座莲瓣与佛像

这个不晓得何用,上面勾画的图案是伏羲与女娲交媾情形,
这种类似的图案在历史教科书中出现过。

可爱的梅花鹿

汉画像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