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想好好爱我的家人”,这是海岩亲情大剧《河流如血》的男主角陆保良的一句话,我听的时候眼泪瞬间泛滥了。里面还有另外一句是保珍的那句“转了一个圈还是觉得咱们家那个院子好”,而最最动我心怀的是那个在雷雷失踪后的那个晚上保良的那个长长的瘦弱的背影,象刀刻在脑海中一样,无法忘怀。
亲情是一个很熟悉的字眼,但是也是一个最容易被人忘怀的字眼。这中国这些年的钱利欲的追逐中,亲情就显得好单薄,好单薄。我在看这部戏的时候,基本上是受到绝大多数男同学的冷眼的,他们不屑一顾这种所谓的亲情片,他们说它太煽情,太虚假,太不真实。是的,对于他们真实的永远都是古惑仔,永远是刀枪拳脚,永远都是男女之间的那点私密,亲情是什么?他们哪里知道。有位竟然毫不遮拦的说那是长辈应该的。是的,他们应该,我们就不应该吗?在亲情里,我们不单单是接受者,也是一个送出者,彼此的关爱才是亲情。我不知道是自己的思想太落伍了,还是他们的想法太过于偏激?中国的世道真的发展到了这样一个不要亲情的时代了吗?那么中国完了。每天晚上寝室都会聊天,那通常是在熄灯之后,躺在床上,就我们三个人,就会唠上很长时间。可是我渐渐的不在参与这场漫长而无聊的聊天。我跟他俩不是同一种品性的人,他们的嘴里是说不完的钱、钱、钱,还有女人、女人、女人。他们说钱就是亲爹亲娘,有钱就有一切,可以为了钱而不顾一切,不惜贩毒坑抢。他们可以说今天的朋友都是交易的副产品,等到有了钱,不用你愁没有朋友,会有一帮一帮的朋友围着你。我不想去反对什么,对于他们的这些论调我也不去表示什么意见。谁叫今天的中国是这样呢?但是,是不是也会在某一天我们功成名就的时候也会产生保珍那样的感叹——“转了一个圈还是觉得咱们家那个院子好”呢?忽视了亲情,我们就找不到根,就找不到依靠,我们就象断了线的风筝只能在风里无力的任由摆布。
在《河流如血》中,亲情是一个常见的情愫,是一个让人心颤的字眼,尤其是里面的那些旁白。我很喜欢黄明饰演的保良,他们都说我就是这样的一个把感情看的太重的人,可能这也是我喜欢这个角色的原因。保良的好几场戏都演的特好,至少他让我流出了眼泪。我想海岩目的也无非是在呼吁社会不要冷漠了亲情,而这在一个高离婚率的、崇尚钱权的国度里该是怎样的难事。在我们的记忆里,亲情总是父母长辈在为我们做这做那,而在接受的时候,我们都是那样自私的拒绝了回报。记得一位记者对陕西一个村庄的调查,那村中的一户养了三个大学生,都已经有了稳定的工作。那位母亲被村民称为英雄母亲,住在一个破落的院落里。她告诉记者儿子们都好多年不回家了。母亲是那样的无奈,她可以理解儿子初到城市的不如意,可是谁来理解她们的思儿心切呢?当年红遍中国的《常回家看看》不知道唱出多少爸爸妈妈的心声,但是过了好几年了,爸爸妈妈的这种呼声不是低了,反而是高了好几倍。我们今天号召建设和谐社会,几乎所有的专家学者都在探讨这个提法的高妙科学,把它阐述的比《老子》都玄,是玄之又玄。但是一个没有了亲情的社会,到处都是冷漠,live-let-to-live,你能想象这样的社会里父母是怎样的心情。我们都在呼喊经济、发展、和谐,但是有谁去注意这远比经济、发展重要很多的人情呢?父不父,子不子,这是这样的世道?没有了亲情,所有的成就都是白费,因为没有了这些成就的受用者,没有了这些成就的检验者,那样不是和谐了,而是乱世来临了。
看看我们的父母亲人吧,他们在家里为我们准备了一桌好饭、一盒子唠叨,坐在父母的身边去体验一下亲情的温馨吧,他们是那样的和蔼可亲的看着我们听我们那一腔腔的埋怨。要过中秋了,一定回家看看!亲情永远都亲!
附《河流如血》的精彩剧照:亲情不是晚照
李倩
王媛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