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长江短笛
长江短笛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0,230
  • 关注人气:33,63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一声扎人心尖的清明问候

(2013-03-29 07:29:00)
标签:

杂谈

分类: 生活系列

清明时节,“你回乡下吊亲了吗?”对于每年回乡祭祀逝者已成惯例的人来说,就如同听到“你吃饭了吗”一样随意。

但是,这一问询,不比其它任何节日的问候。有时,它会让被问人非常窘迫、难受。

去年清明节,有人这样问我,我心头就非常添堵。那时,我身患重病的母亲正在医院顽强地接受挽救生命的治疗。事实上,她在忍着巨大痛苦,努力延长与我们相处的宝贵时光。老父亲从乡下赶来,也在医院护理。当然,这些事,周围人都不知道。

即使去年以前,临近清明,但凡听到类似问候,我也是哭笑不得,一时又无以言说。除了我的父母健在,还因为,在我来到这个世界时,甚至在父亲的记忆里,都没有他父母的影子。父亲很小时候就成了孤儿,祖父母的坟茔早已不知去向。重大节日里,若他要祭祀父母,只能在自家神龛前叩拜。

每年清明,少了回乡劳顿的我们,在为父母健在而庆幸时,特别介意这样善意的问候。

母亲其实对生死很豁达。身体好的时候,常常说,要是以后我不在了,你要如何如何。母亲活着,丝毫不是为了享福,总是万般体恤儿女。她的方式很简单,一是力所能及地满足儿女们的需要。当你离开乡下,她给你准备好一袋袋鲜疏和咸菜。在城里儿女家,她会照城里习俗帮你料理好许多细小事务。二是不给儿女添麻烦。她很小心地不让自己生病。一旦有个三病两痛,不会轻易告诉你。当你问已经生病的她,她总是说“今天比昨天好些。”

晚年,母亲总是帮助村里需要帮助的人,说是为儿女们的积德。母亲年轻时指残手不残,到中年骨折腰不弯,为让我们在外安心工作生活,她一辈子硬撑着。

面对慈祥母亲,那样问,怎不扎我的心。不便逢人解释,只好权当一句警醒,父母的日子不多了,珍惜吧。然而,我们终于没能阻止母亲画上人生的句号。

善意之问,不一定是得当之问。央视坊间问幸福,记者庙堂问总理,都有不当之处。生活中,类似清明之问,对不知情者,当谨慎为好。因为,类似我这样的情况,绝非孤例。

离清明节还有十来天,尚没有碰到类似问询,但往年的“不速之问”仍在回响,我的心已经飞回了故乡村头——那座新坟前。母亲,儿子来看您了。

相关文章:http://topics.gmw.cn/2012-03/31/content_3897657.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