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母亲回家

(2012-07-13 06:26:38)
标签:

杂谈

分类: 生活系列

                                         母亲回家

 

烈日下,我怀抱着母亲的遗像,泪眼模糊,从墓地缓步走在回家的小路上。三个弟弟依次跟在我的后面。大弟二弟先后轻声喊着:“姆妈,我们回家吧!”小弟随声应合:“回来了!”一声声喊,一声声应。

母亲回家——这是多么温馨的情境,这是儿女们最美好的期待。想着刚刚落葬的母亲,她的身影和躯体再也回不了家,她的一生只能活在我们心里。然而,逝去的岁月,多少次“母亲回家”的画面不时浮现在眼前。

在未记事或刚记事的日子里,多少次,年幼的兄妹在家嗷嗷待乳,母亲总是带着泥土的芳香和满身的汗味回到家里,为我们做饭,给我们洗澡,家庭顿时充满了欢乐;我稍微长大些了,带着弟妹在家,粗糙地做好饭菜,等待田里归来的父母,当母亲褒奖地吃着我做的饭菜,我会感到由衷的喜悦。

家是和母亲连在一起的。母亲在家,家才成为家。母亲在家的日子,心里也踏实;母亲不在家,就是待在自己家里不出门,也如同置身于陌地。母亲一生,有几次刻骨铭心的回家,我们兄妹终身难忘。

那是一年除夕,父亲和弟妹几人,从早盼到下午,没有盼到为了讨生活出远门的母亲回家的身影。父亲只好带着弟妹们自己动手,简单地炒了几个菜,准备草草地吃团年饭。正在这时,母亲突然出现在家门口。一家人喜出望外,团团围在母亲身边。母亲立马放下行李,到伙房再次燃起柴禾,在灶台上像变戏法样,不一会儿,就弄出了10多个菜,全家人终于延续了多年过年的欢乐。

那年,我从部队探亲回家,跟所有孩子一样,第一件事是找妈妈.看到了妈妈,才算是真正回家。可是出远门早该回家的母亲,两个月失去了消息,十里八里的熟人打听个遍,没有一个人知道母亲的最后的下落,全家人焦急如焚,在家里暗自落泪,作为长子的我,什么可怕结果都设想过了。村里好心人说:“你母亲是个积德之人,不会有事的。”简单的安慰给了我们极大的支持。煎熬了数日,苍天有眼,我的母亲真的平安回家了。

依稀记得我上高中,那是母亲年轻时病得最重的一次,由于医疗条件和生活条件差,急性黄胆性肝炎,让身体强壮的母亲硬是倒下了。生产队看到我们家大口阔,兄妹都没成人,就派几个人用板车将母亲拉到镇医院。在被抬着出门的那一刻,母亲拼着力气对左邻右舍说:“如果我回不来,请求你们照顾好我的孩子们。”人到了医院,家里却掏不出钱,一位好心的女大夫自己垫钱,及时抢救了我的母亲。又是菩萨保佑,母亲逃过一劫,终于回家了。

今年5月底,母亲在省肿瘤医院已经化疗不下去了,我们策划着让她回一次家,但又想努力避免让她察觉是最后一次,正商议着,母亲说,你们能不能带我回家,我想回去看看,想见见一些亲友。为了母亲这次回家,我精心安排一台中型面包,在汉的所有儿孙全部请假,同车一起回到了母亲离开半年之久的家乡。整个行程她都躺着,连坐着都困难,到了村头,由于刚下过雨,车子进不去,只好搀扶母亲下车,我准备将母亲抱着或者背着进家门。结果被她双手推开。她让我和妹妹左右驾着臂膀,硬是一步步走进自己的家。这次回家,她几乎见了自己想要见的人。返汉上车的时候,村里所有的老人都在村头送她,她泪流满面。

返回武汉,母亲的日子进入倒计时,可是母亲从不提回家的事,偶尔有亲友提出是否回家,她坚决地说:“我不回去。”母亲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们没敢告诉她实情,她不相信自己不行了。可是她的身体每况愈下,直到陷入昏迷,才不舍地答应回家。此时,精明的母亲一定知道,回家就意味着没有了机会。我们清楚地记得,当抬母亲上救护车时,她已经失神的双眼吃力地睁开了一下,从此没有再睁开过。

坚强的母亲一路保持着平稳的生命体征,算是平安地回到了她为之操劳一辈子的家,在家里顽强地坚持了整整24小时,在她停止呼吸前,几乎家里各方亲戚都来了。也许她在昏迷中,听到了大家的哀怨与呼唤。也许她在想,该到的都到了,她该走了,她太累了,实在挺不住了。

我们明白,母亲最后的日子不提回家,正是为了好好回家,她顽强坚持,就是为了这个家。她清醒得很,一旦她回家养病,在武汉的四个儿女就顾不了小家,就会耽搁工作,影响孙儿们的上学。记得她曾经说过,要我们绕着她照一张合影,她要康复后回到村里,让全村人知道,她的儿女们是如何侍候她孝敬她的。可是,命运没有再给母亲机会了,她病成那个样子,我们无心也不忍留吓那样的纪念,我们也无法以母亲希望的方式陪她回家。

也许我们最后送她回家,无情地中止了母亲求生的期望,但深知母亲生命行将结束的我们,在回天无力的情况下,一定要让她在最后时刻回家,那是她的魂牵梦萦,是她的生命所系。让母亲落叶归根,成了我们在母亲生前行的最后一次孝心。

母亲终于回家了,却又永远离去了。再也不会有那种惊喜,甚至奇迹。好在母亲的墓地在就村头 500米外,老人家的墓座东朝西,墓碑正面正好朝着家的方向,我们只好以此聊以自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