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马跃成
马跃成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531,116
  • 关注人气:43,90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治堵方案不够完善

(2010-12-23 21:15:48)
标签:

交通运输

北京

自驾车

交通拥堵

高峰时段

马跃成

汽车

分类: 社会教育

                  北京治堵方案不够完善

                        文/马跃成
     12月23日北京出台缓解交通拥堵的综合措施。要点是:
     1、2011年上牌总数为24万台,平均每月2万台。其中个人指标占88%;运营小客车指标占2%;单位和其他指标占10%。持本市暂住证,需有连续五年以上在本市交纳社会保险盒个人所得税证明。
     2、外地进京车辆在工作日7-9时,17-20时禁止在五环以内行驶。
     3、五环内停车收费单位由半小时改为15分钟,进一步降低五环外停车收费。
     4、遇有恶劣天气、重大活动、重要节日等可能引发严重交通拥堵情况,适时采取重点交通拥堵路段高峰时段机动车单双号行驶措施。
     5、加快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6、改善自行车、步行交通系统和驻车换乘条件。
     北京的交通已经烂掉了,成为首堵的北京出台治堵政策完全应该,也有必要。但是今
天公布的这样的制度政策能治堵吗?我看未必,即使有些效果也是短暂的,这项政策依然是脚疼医脚、头疼医头的办法,甚至有些还没有弄清楚是脚疼还是头疼就先下药了。这能有效吗?
     比如现在规定的高峰时段,其实哪里有这样清楚的高峰时段?现在很多车6点之前就出门赶在所谓的限行时段出门,结果是7点之前一些联络线路上就爆堵了。
     现在对外地人上牌又进行限制了,这不是以前就实行过的办法吗?当时为什么要取消?难道当初取消限制的理由不存在了吗?已经时过境迁了?
     这个月一周就卖出2万多辆车,以后一个月才能卖2万辆,怎么保证人们买车的需求?这岂不是要毁了北京的汽车市场?难道政府官员不怕GDP减少?同时,都是购车人,23好买车的就随便上牌,而一天后再买车就不被允许,这叫什么公平?
     其实,现在北京的车辆已经足够大,即使每年新增车辆限制在24万辆,但总数还是在增加,目前的车辆已经寸步难行,明年再增24万辆,怎么可能就制度了呢?
     一句话,治理交通拥堵却还用堵的办法是不行的。这种办法,其实以前也试过,就像堰塞湖一样,早晚会憋出问题来,让这样的政策崩溃。想限制外地人购车就可能被人才引进政策所冲击,这些所谓的公平政策,一点也不公平,像摇号办法,可能就会出现通过出卖车号的寻租着,把无偿车号变成高价号,给社会治安再添一个堵点。
     限制购车与国家的产业政策不相符,也与去年国家发改委在救市的那段日子里发布的振兴汽车产业的规定不相符,这个文件不允许地方政府出台限制购车的政策。
     治理交通拥堵,主要是减少上路的车辆。减少上路车主要有两个途径,一个是堵,比如实行单双号。另一个就是疏通的办法,比如通过公交的快速畅通,把人们从自驾车里吸引过来。
     我觉得,这种疏通的办法是最好的办法,为什么现在这么多人愿意自驾车上路,与公交车不畅也有很大关系。大家都知道现在自驾车的成本比公交车的费用差距肯定在几十倍以上,同时自驾车也并不比公交车快多少。
     现在公交车和私家车在一条路上堵着,谁也不比谁更快,不过自驾车还舒服点。从增加自驾车的成本上来解决问题的思路看来不会有多大效果,目前油价上涨这么多不是也没有把车限制住吗?
     解决公交车只修轨道交通也不行,地铁修到哪里,人们就涌向哪里。要让公交车快起来是根本办法,现在公交车增加了不少,但是车速上不来,车子都在路上堵着,既浪费了资源,也没有让人们走的更快一点。只有让公交车快速起来,比自驾车快得多,方便的多,舒服的多的时候,人们自然就放弃自驾车了。人们买车不用限制,限制的就是不要让人们有开车上路的冲动。
      让公交车快速起来,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划分公交车道,像环路上,如果能够划出两条公交车道,公交车就不会再堵。同时,公交车快了,自驾车的就少了,自驾车速度也会提高速度。
     这是社会资源被充分利用的最好的办法。也规避了人们对治堵政策涉嫌违法的质疑。
     北京现在的这个办法,指标不治本,只能给人们添乱子,这么多乱七八糟的规定,谁能记得清楚?也给政府天麻烦,什么摇号了,分牌了,除了又要制造多少就业机会外,对治堵的意义没有多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