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药物源于草
药物源于草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84,446
  • 关注人气:1,19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按照医嘱用药--公民药学素养之六

(2010-08-12 10:21:28)
标签:

健康

保健品

依从性

按医嘱用药

公民健康素养

分类: 药学素养

这一条公民卫生素质的全文是:“生病后要及时就诊,配合医生治疗,按照医嘱用药”。因标题字数有限,只取了后半部分。

 

“生病后要及时就诊”,应是人们的共识,大部分人是不会有疑问的。因为太多的经验教训,使人知道生病后不去就医,不及时就医的危害。在实际操作中,有些不尽如意的地方。如不及时,或想找些偏方、秘方或保健品来治病,或变相的迷信神医。不过总的来说,生病就医,不讳疾忌医,至少在认识上,在当今社会不是大的问题。(尽管有某种程度的看病难、看病贵,以及医患关系不和谐的问题。)

这一条的后半部分“配合医生治疗,按照医嘱用药”的问题要大一些。用专业的术语说,叫:依从性好。说起来较简单,做起来要难一些,特别是一些需要长期治疗服药的慢性病患者。

本来嘛,就诊后,配合医生治疗,按医嘱用药,是一个起码的要求。不然,看医生干嘛呢?但实际情况并不如此。某医院曾对该院2003~2006年间收治的高血压病患者的依从性做了研究,在156个病例中60岁上者有108例,这年龄段的老人中,有或有过不不按医嘱及时、及量服药,或不经医生同意私自换药、停药、拒服降压药等不依从治疗现象者高达96例,占88%,累计135人次。看来不按医嘱用药的情况非常突出。国内外都有专门对药物依从性的调查和研究。通常有下列几种情况:

有的人嫌药物的疗效来得慢,自行加大剂量服用,希望病好得快些。这很危险。疾病有自己的规律,有些病是“来时如山倒,去时如抽丝”,而加大药量,可能增大不良反应,有的甚至中毒。应该相信医生,医嘱的剂量是最佳剂量。

有的人怕药物的毒副作用,“是药三分毒”。尽量减少用药剂量,甚至少至一半。这也是不对的。药物达不到一定的最小量(阈值),就不产生作用;药物在体内有个代谢消除的过程,即可随时间而药量有减少(半衰期),规定的剂量可能维持到下次服药时,仍能有一定的药量。药量减少就不能保证药物的作用。前几天,我在网上看到“医学专家总结9条健康法则:药永远服用最小剂量”的流行文章,很容易误导读者。

现实生活中有的人自行加药,有的人自行减药,或自行停药,或者忘了服药。以为可以使病好的快,或减少副反应等等。其实,药物与药物之间有一些相互作用,有的1+1大于2(协同作用),有的1+1小于2(拮抗作用),有的可减少药物的排除,也有相反的作用的时候。不懂医药学的普通病人,很难把握好。(本博客将陆续介绍这些知识,敬请关注)

有人会听进某一保健品推销员的胡吹,改用什么比药物更好的东东。其实那些保健品的推销员纯以卖药为目标的,不会为病人负责,只是看上了患者的钱包。生活中糖尿病人停了药,用保健品来代替,出了大问题的患者真还见了不少。

药物的依从性不好,是一个世界普遍的问题,在发达国家也是个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有很多文件谈到这个依从性问题。而在我国,因民众的公共卫生素质不高,可能要突出一些。

为提高依从性,医师、药师、医药卫生部门都有很多事可做。作为病人也要提高这方面的素质。

还要对某些媒体进一言。包装出的一些大师神医,说什么80%的高血压、糖尿病是误诊,人不是为健康指标活着…等。这类言论因独出心裁,标新立异,可提高书刊的关注率,电视台的收视率。实际上,往往会误导民众不遵医嘱,是极不负责任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