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丁启阵
丁启阵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7,794,155
  • 关注人气:34,30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燕国有过黄金台吗?

(2013-02-17 18:12:19)
分类: 浮世感想

燕国有过黄金台吗?

丁启阵

 

 燕国有过黄金台吗?


 

尽管燕昭王在世时可能并没有搞过名叫“黄金台”的建筑,但用以招纳贤士的建筑物是真实存在过的。后人称之为“黄金台”,并无不可。

 

大年初四,我携家人,驱车到河北易县,作一日游逛。原本是想逛庙会捎带访下古的,不料,到达易县县城后,在尘土飞扬、垃圾满地的街道上,经过多方打听,得知当地并无庙会可逛。于是,变成了纯粹的访古行。在城内简单用过午餐,我们先后寻访了老子《道德经》经幢、荆轲塔和燕下都遗址。其中燕下都遗址,位于县城东南七八公里处的郎井村南边。开阔的田野(都种着麦子)上,排列着大小高矮不等的黄土丘。当地人说,其中就有当年燕昭王用来招纳贤士的黄金台。

传说中的燕昭王黄金台,位于何处,有不同的说法。虽然有人说,易县是黄金台的所在地,但似乎并不很自信。有一种很自信的说法,称黄金台在同属保定市的定兴县高里乡北章村。那里有个叫“台上”的地方,据说就是因黄金台而得名的。如今,那里修建起了简单的黄金台遗址纪念建筑。根据黄金台应该修建于当时燕国首都的常识,黄金台也有可能位于蓟地,即燕国的上都,在今天北京市房山区。燕下都是为了对付南方各国而设立的军事重镇,把招纳来的贤士安置在这样的地方,不太合乎情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考古工作者在燕下都遗址的多个黄土丘下,发现了大量的人头骨。据专家鉴定,死者年龄在2030岁之间。有人推测是乐毅伐齐带回来的齐军首级,也有人推测是“子之之乱”受害者的首级。黄金台,跟“人头墩”同在,有些匪夷所思。

其实,最早记载燕昭王招纳贤士故事的历史文献,《战国策·燕昭王收破燕章》和《史记·燕召公世家》,都没有出现“黄金台”的字样。《战国策》记载了如下故事:燕昭王即位后,为了报齐国趁燕国内乱入侵燕国之仇,准备“卑身厚币”招纳贤士。燕昭王首先拜访了一个叫郭隗的贤士,向他请教强国的策略。郭隗给燕昭王讲了一个千金买马的故事:古代有个国王,准备用一千两金子,买匹千里马。不料,三年过去,连千里马的影子也没有见到。有个人自告奋勇,说自己能替国王办成这事。三个月后,他就打听到了一匹千里。不幸的是,等他赶到,那马已经死了。这人便花五百两金子,买下死马的头,回去向国王报告。国王当然很生气,他要的是活千里马。但是,这人跟国王说,死马尚且花五百两金子买回来,活马就更不用说了。消息传出去,天下人都知道国王识马,愿意出重金购买。这样一来,千里马很快就能买到。果然,不到一年,国王就买到了三匹千里马。郭隗讲这个故事,目的是启发燕昭王,尊重人才可以从礼遇才智并非一流的自己开始。燕昭王接受了郭隗的这一建议,“为隗筑宫而师之”(《战国策》)。

《史记》中没有郭隗讲述千金买马的故事,但是也有燕昭王接受郭隗尊重人才从他开始的建议的记载,“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

《战国策》和《史记》都记载了燕昭王对郭隗“筑宫而师(事)之”的效果:乐毅从魏国来了,邹衍从齐国来了,剧辛从赵国来了,天下士子争前恐后奔赴燕国来了。燕国很快便强盛起来。公元前284年,燕昭王眼看时机成熟,于是联合秦、楚、三晋等国,任命乐毅为上将军,讨伐齐国。不但夺回了齐国侵占的燕国土地,还占领了齐国除“莒”和“即墨”(《史记》说还有“聊”)之外的所有城池,报了当年的仇。

关于燕昭王采纳郭隗建议、招纳贤士、强国复仇的故事里,有出重金、修建宫室(上古汉语中,宫就是房屋的意思)等情节,并没有“黄金”、“台”两个字样。

“台”字始见于曹魏时人孔融(公元153208年)一篇题为《论盛孝章书》的文章,里边有“昭王筑台以尊郭隗”一句。孔融这样写,当然合乎当时建筑情形。古代尤其是平原地区,为了防涝防洪,为了防盗,为了表示地位尊崇,房屋修建在夯土筑起的高台上,这是惯例。

“黄金台”始见于南朝宋鲍照(约公元414466年)一首题为《放歌行》的诗,诗中有“岂伊白壁赐,将起黄金台”两句。鲍照的“黄金台”,当然也并不背离事实。一是郭隗的买马故事里,出现了黄金;二是尊重礼遇人才,金钱收买是题中应有之义。可以说,“黄金台”是最通俗易懂的概括。

因此可以说,尽管燕昭王在世时可能并没有搞过叫“黄金台”的建筑,但用以招纳贤士的建筑物是真实存在过的。后人称之为“黄金台”,并无不可。

从此,“黄金台”便成了表示尊重、礼遇、任用人才的代名词,有怀才不遇之慨的文人士子无不津津乐道。仅以唐朝诗人为例,陈子昂、李白、杜甫、李贺、柳宗元、李商隐等人的诗中,都多次重复过这个词语。例如:陈子昂《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燕昭王》“南登碣石坂,遥望黄金台”,同上《郭隗》“隗君亦何幸,遂起黄金台”;李白《古风》“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李白《行路难三首》之二“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揽涕黄金台,呼天哭昭王”;杜甫《晚晴》“未怪及时少年子,扬眉结义黄金台”,杜甫《承闻河北诸道节度入朝欢喜口号绝句十二首》之九“紫气关临天地阔,黄金台贮俊贤多”;李贺《雁门太守行》“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柳宗元《咏史》“燕有黄金台,远致望诸君”;李商隐《戏题枢言草阁三十二韵》“夜归碣石馆,朝上黄金台”。

没有用到“黄金台”这个词语,却用到燕昭王招纳贤士故事的诗歌,也有很多。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诗中的第一句“前不见古人”,古人指的就是燕昭王。可以说,战国之后的历代诗人,只要是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一旦走到古代燕国地界,都会想起燕昭王,想起黄金台,想起君臣遇合。抚今追昔,黯然神伤。

在易县,看着那些残存的黄土丘,我不禁想:于强国其实没有多大意义的亭台楼阁,各地、历代都在斥巨资不断重修着,而像黄金台这样于强国有着象征乃至直接意义的著名建筑,却始终未见进行像样的重修。可见,历代的统治者,肉食者,骨子里其实并不愿意效法燕昭王,并不在乎国家是否强盛的,他们更自然更习惯的做法是李白《古风》诗所说的,“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

                                                   2013-2-1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