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在车轮下哭泣的生命
(2013-07-04 14:05:55)
标签:
情感 |
分类: 小品随感 |
一名农妇出了车祸被卡在了车轮间,“司机中间站起身的时候,妇女明显非常害怕,连声喊疼,并央求“不要碾死我””。
这一个新闻进入眼帘时,笔者惊呆了,生命的旅程为何变得如此伤痛?
少年时读小说,里面的男主角一身是血地晕迷着,被一户人家所救,疗伤,多年以后重新出来做出一番大事业,再去报恩,那户好心的人家也因此得到了意料之外的惊喜。
现在路上不要说救人,就算是靠近了也有被“讹”的危险,于是,人们远远观望,最大的救助也只是帮着打一个报警电话。正如我一个朋友在小说里写的“在魔都,救死扶伤是一件炫富的事情,一般人是做不来的”,那时,我和他有了激烈的争吵,你是在写古文呀,怎么会见死不救?朋友振振有词,古为今用,我是在写世态。
为什么会有司机做出“撞伤不如撞死”的“明智”决定呢?这是因为一个死者,赔偿也不过几十万元,而一个伤者,治疗加上疗养可能要花费比此多出很多的价值,于是,司机们铤而走险,将人撞死,死了少赔,伤的多赔的思想在某些人的心里成了一杆秤,让车祸后的悲剧更加的布满血色。
新闻里每每出现,撞伤后再辗死,撞伤后被分尸的事件,于是,这农妇在发现自己受伤了以后,才会惊恐万状。路人拍下了过程,并顺带报警,我不仅不寒而粟,也想起了我的一个本家妹妹的遭遇。
本家妹妹大约七岁时,她的父亲去市里给她买衣服,晚上时分不见归来,后来大家一起出去寻找,发现了被碾压多次的尸体,她的母亲因此精神崩溃。可那时候,没有监控,没有人证,找不到肇事者,甚至过了许多年,她们也不知道当年是谁撞倒了他,碾压了他……
现在虽然有了监控,肇事的司机第一反应却往往不是将伤者送医院,而是下来查看一下人死了没有,有的将未死的扔到了路边上,一脚油门慌忙逃窜,甚至为了掩饰罪行而更换座驾,重修车身。当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思想替代了古代人的纯朴时,笔者不仅要问,难道以后只有小说里才会出现救人的行为了吗?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司机变得冷血了?被抓的司机说,“我家里穷,想着一下子拿出点钱也就算了,要是伤了残了,我们得养他一辈子”,被好心救助的伤者或是其亲属说“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送医院,就是你撞的,你得拿钱”,撞人的心理承受不住压力,被撞的人又想着必须得抓个支付医疗费的,于是,人们不但不敢再顺路捡人,甚至连承担责任的勇气也变成了戾气。
倒在车轮下哭泣的生命,我希望不再看到这样恐惧的双眼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