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爱在中国行教育高考 |
分类: 前情回顾 |
我是96年的高考生,截止到今年,已经过去12年了。算来上班也有8年了,当年高考的感觉已经渐行渐远,但是每年遇到这个时候,心里还能回忆起高中那三年的点点滴滴。
我就读的高中是我们那个县城的一中,应该叫重点高中。我上高二那年就分文理班了,我的兴趣在文,但是理科成绩尤其是物理成绩尤其好,这让我在选择文理的时候颇费了一番周折。我先是犹豫着进了理科,是全校理科成绩最好的那个班级,全班八九十名学生只有十个女生,上体育课我们的出现不是焦点就是黑点,一进教室就得低头学习,全班都是各班的尖子生凑起来的,我紧赶慢赶了一个月,成绩还是中等。于是干脆一咬牙放弃了这个班,进了文科班。(其实过去了这么多年,我还是特别想念当年待在理科班的那种自豪感。)我学了一个月的理科又改学文科,压力一下子小了很多。读得又是自己有兴趣的,所以学习不累,成绩也说得过去。用老师的话讲是不让老师担心的学生。
问题出在高三,那个年代对于高考的重视和十二年后的今天差不多,基本上是独木桥,千军万马过桥,竞争压力显而易见。一进高三,班主任老师就早早的把高考倒计时写在了黑板上,上课由原来的一节四十五分钟换成了两节合并一节课的就是分钟。这标准的是疲劳战术。经常一个上午学下来,大脑昏昏沉沉像神游一样不知天南地北。我开始急切的盼望这样的生活早点结束,哪怕来点调剂也好!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和地震有关的。
那是上午第四节课(也就是第二大节课)英语课,太阳当空照,每个人包括老师都神情麻木昏昏沉沉的坐在教室里上念经似的课程,然后没有任何预兆的(我这人这点比较迟钝),就感觉班级有点骚动,还没反应过来啥事,我身后的一男生忽然大喊一声“地震了”,然后跳起来从我们的桌子上三步并作两步跨出去冲出了教室。这个动作在当时的环境下实在太夸张了,我们只剩下目瞪口呆看的份了。接着听到楼下大声小叫的呼喊着地震了,我们这才反应过来,年轻美丽的英语老师也是一脸惶恐但还算镇定的指挥我们不要慌要有秩序的快走。其实要是真的大地震估计我们也没戏了,因为我们在四楼最里边。出来的时候大家都非常吃惊的看到隔壁的班级仍然在有秩序的上着课,眼光看着我们就像看耍猴的似的。不可思议,楼下明明已经乱成一锅粥了。有个学生甚至从二楼跳下去崴了脚脖子。这一幕也是迄今为止留给我高考前最鲜明的回忆。
那次地震震级不大,只是晃了几晃,生活重又恢复平静。高考的日子一天天临近,回家耳边回响的就是父母的叮嘱和絮叨,我的压力也开始一天天加大。周围已经不时传来消息某某高三的学生因不堪压力跳楼自杀的。这让我的父母着实担心了一阵子,他们开始告诉我考上和考不上都不要紧,只要尽力了就行。父母的压力没有了,但是自身压力带来的副作用也是很明显的,我学习成绩由原来的十名左右一下子降到了40多名,这可是前所未有的事。一向沉得住气的老爸也坐不住了,找到班主任。班主任说每年高考都会有我这样的学生,平时成绩特别稳,高考前会有一段时间成绩出现波动。但是真正高考时往往也会有意外的发挥,不用担心。这句话是后来我爸爸转给我的,不知道他中间有无修改,但是确实是这句话支撑着我走下来的。
96年高考还是七月份,虽然很热,但是高考的两天半却一直阴雨连绵,考前第一天我紧张的半夜才睡。把所有的考试用品检查了几十遍才迷糊着晃晃悠悠的走进考场。第一场考语文,这于当时是我的强项,做完了忍不住和同学们对了一下题,我的头脑“嗡”的晕了,我认为自己的作文跑题了。我跑回家把自己的门反锁上,躲在卧室里大哭特哭,丝毫不理在门外着急敲门的妈妈,一个劲的喊,我完了,作文跑题了。我不考了。妈妈也急哭了,说考不上也没啥,现在还没考完,你怎么知道就不行?出来,吃饭,最后成绩出来再哭不迟。写到这里真是有点心疼自己的爹娘,当年和自己一样日日夜夜走下来,还得照顾我的衣食起居,还得安慰我的心情,偏偏做子女的老不让他们省心,惭愧啊!
其实考完一门后提前和同学对题对高考一点好处都没有,我们是实行高考平均分的第一年,那年我高考的成绩语文成绩雄踞榜首,缺腿的偏偏是我自我感觉最好的数学,彻底晕倒~
还有我的班主任也是英明的,那年我的高考成绩竟然冲上了班级前六,不过可惜的是,我们班的升学率在全校也是最低的。
现在的高考已经改在了天气并不太热的六月,这意味高考的学生们会少受一个月的煎熬,也会在凉爽的天气里进行人生最关键的一次考试。但是不论考试的模式,内容和时间有多少改变,或者高校是否扩招,压力对任何一个考生都是一样的,所有的考生最应注意的还是对自己心态的调整。适当的压力可以起到激励的作用,但是压力太大会适得其反,不论老师和父母,帮助考生调整压力应是最重要的。
祝愿今年的高考生一切顺利,尤其祝福灾区的考生,为他们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