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植入式广告的劣势

(2007-05-28 17:32:49)
 

植入式广告的劣势
  植入式广告也有其劣势。由于产品常常是植入到影视剧情当中,不像传统广告那么直接明显,观众常常只关注到情节而忽略了产品,随着国外植入式广告的发展,出现了代表广告商利益方的中介机构,他们向广告商提供效果评估报告,他们的研究发现,95%的植入式广告是没有效果的。而且,产品隐性广告常常是“可遇不可求”的,即使电影制片人提供大量的植入机会,也没有一家赞助商能够预先准确地评估每个植入机会的效果,因而也就没有办法在营销预算中提供具体的细节。隐性广告风险也比较大,有些隐性广告反客为主,干扰了游戏剧情以及画面的欣赏,制作单位也会因小失大。

 

(1)分散了观众注意力,甚至引发反感
在故事情节正常发展时,画面里突然出现一个观众很熟悉的品牌标志,或者品牌的表现和日常生活经验不一致,观众的注意力就会被吸引过去,至少分散了观众对情节的注意,使观众的思维流程被中断或者受到干扰,情感从情节中游离出来。“现代心理学家认为,影视艺术有一种代偿与宣泄的作用,即观众在银幕或荧屏的作用下获得愿望的代偿性满足,同时使观众压抑的情感得到宣泄。”玩家一旦意识到这是在替商家作广告,就会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同时一些植入方式生硬、不自然,破坏了观众对游戏本身的欣赏,也损害了玩家的利益。

 

2)商品的功能或品牌的内涵受电影或游戏情节限制无法充分或正确表达
  只有把广告植入大牌导演制导的大制作电影,才有可能获得比较多的观众,同样,只有大牌游戏才能吸引眼球。但是“店大欺客”,企业也不得不服从或屈服于大牌导演和大电影公司。在电影中和故事情节没有直接联系的商品中大量植入或被植入到对产品形象不利的故事情节里,只能是显得生硬和影响品牌形象,商品的功能或品牌的内涵自然得不到充分或正确表达。如《天下无贼》中的淘宝LOGO出现在在了小偷团伙的小旗上,刘德华拍着宝马车“开好车就一定是好人吗?”怒吼,很明显没有传达商品的功能或品牌的内涵,相反有损品牌形象。


(3)广告及其表现的品牌和产品在游戏中是配角,损害了品牌形象
  企业往往认为只要把自己的品牌标志等“见缝插针”式地插入著名导演执导的电影,就能够提高自己的身价。但如果一个产品或一个品牌不能在影片中扮演重要的、不可缺少的角色,是不可能引起观众注意的,即使注意到了,也不可能留下深刻印象,更难留下正面的、积极的印象。如《天下无贼》中的北京晨报。企业在电影中插入隐性广告是一件需要慎重对待的事情,不是“傍”上大片就好、插入就行,而应该对电影或游戏的特征、电影或游戏的故事情节有深入的了解,对自己的产品和品牌有正确的评估,并仔细研究插入的时机、场合和插入的内容。为了达到理想的营销效果,还应该充分挖掘和利用电影隐性广告的“片外效应”。


(4)植入式广告属于干扰式营销,它将让位于许可式营销
广告界正形成一个业内共识,认为“植入式营销”属于“干扰式营销”,而“干扰式营销”时代将让位于“许可式营销”时代,即由消费者挑选广告,而不是容忍广告。换句话说,广告将不再以中间插播的方式,让其内容与娱乐内容并存。广告必须走向文化的前沿和中心,以赢得消费者的注意。正如麦肯世界集团(McCann-Erickson)的一位国际策划主管道恩"科尔特(Dawn Coulter)所说:“品牌应以一种好的而不是坏的方式渗透在文化中。”


(5) 植入式广告的合法性遭质疑
《广告法》第13条规定:广告应当具有可识别性,能够使消费者辨明其为广告。大众传播媒介不得以新闻报道形式发布广告。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发布的广告应当有广告标记,与其他非广告信息相区别,不得使消费者产生误解。对于隐性广告是否真的误导受众,需要依据具体情况合理判断,不能一概认为隐性广告都意在误导,但现实中确实存在大量的恶意误导受众的隐性广告。


(6) 植入式广告增加了广告主的风险
   从广告成本控制来看,隐性广告的广告主不仅一次性付清了广告的制作费,同时也购买了发布时间和版面,虽然降低了制作方的成本和风险,但无疑这种风险转嫁到了广告主头上。隐性广告的效果受制于影片或节目的上座率和收视率,一旦它们受到消费者的抵触或管理部门、社会团体的封杀,广告主将会比普通广告多赔进去一部分发布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人心不古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