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中国国家地理
中国国家地理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401,072
  • 关注人气:13,96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国家地理》2006年8期内容预告

(2006-07-20 10:50:43)
分类: 下期精彩内容预告

14座 8000米高峰,空气稀薄地带的足迹

撰文/十一郎  赵 牧

发轫于20世纪初的喜马拉雅攀登热潮,是人类登山史上的黄金时代。如果说,向珠穆朗玛挑战是这个黄金时代的序曲;那么,实施14座8000米以上独立高峰的攀登就是展开了最壮丽的乐章。无数英雄豪杰用他们难以置信的勇气,将喜马拉雅攀登热潮向地球上更偏远、更险峻的喀喇昆仑延伸,其中也包括中国西藏登山探险队以团队的方式向14座独立高峰发起的挑战。

迄今为止,全世界仅有13人完成了登顶14座独立高峰的壮举,还有22人逼近了这个目标,其中6人在奔向圣殿的途中成为悲怆的休止符……

视点:

14还是298000米的独立山峰和峰群

撰文/  

                    

夏尔巴:沉默的“手杖”

撰文/税晓洁

世界屋脊的沧海桑田

撰文/潘裕生 摄影/王建军

地球上所有的8000米级山峰全都集中在一块连续的高原面上,这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著名大地构造学家潘裕生认为,现在看来属于“必然”。然而,沧海桑田不仅仅是忧伤的感叹,而是已经、正在而且还将继续发生的地质故事。1亿年、10亿年之后的世界之巅是否依然为珠穆朗玛?

我在珠峰预报天气

撰文/高登义

因为天气好坏是关乎登山(特别是攀登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山)成败、生死的大事,气象学家开始研究珠穆朗玛等山峰是如何深刻地影响气候的。著名高山气象学家高登义曾多次参与珠峰等登山科考队气象小组的工作,因预报准确,曾被誉为“登山天气预报的诸葛亮”。

从雪山到雨林

撰文·摄影/李渤生

高喜马拉雅山脉的南坡主要位于尼泊尔境内,由于其深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惠泽,气候温暖,降水丰富。它的植被景观更为丰富多彩,如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圆舞曲一般,活跃、奔放、明快。在这一世界上最高耸的山地南北两侧坡面上,覆被着由不同类型植物群落组成的植被,形成世界上海拔高差最大的植被垂直带谱。

雪豹——游走在雪线边缘的精灵

撰文/张劲硕  赵 耀

雪山的积雪是纯洁的,依赖于雪山生存的雪豹更是高贵的。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曾有记述,“轩辕(黄帝)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 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其中所说的“貔”就是指一个以雪豹为图腾的氏族。

藏队:飞越雪山之巓

撰文/多吉占堆  薛文献

1993年,被称为“登山梦之队”的西藏登山队发起了一个雄心勃勃的庞大计划:以团队方式,遍登全世界8000米以上的独立高峰。转眼间11年过去了,随着最险恶的乔戈里峰成功攀登,藏队完成全部计划已经指日可待。正当人们庆幸这个伟大的群体未伤一兵一卒时,一场意料之外的灾难降临了。

雪山:人与神共同拥有的美丽

撰文/刘  

神山到底能不能登?作为一个登山爱好者,在作者看来,山都可以登,不管他是不是神山,同时山都应该受到尊重,不管他是不是神山。如何去尊重?作者尝试用他的经历去构建神山和登山者之间的和谐。

名著地理:《西游记》,从大漠古道上幻化而来(2)

撰文/蔡铁鹰 摄影/孙志军

镜头中的地理:地球上最纯净的风景

摄影/罗 红

2001年,当摄影师罗红的目光从中国的西部转移到了非洲时,他忽然发现非洲的美丽不仅在于静静流淌的河流、广袤的森林原野,还有那些一年四季为追逐水草而来回迁徙的动物。他十赴非洲,并用镜头展示了不为人们常见的、不甚了解的动物世界之美。

   2005年,罗红成为中国第一个在非洲上空航拍的摄影师。在高高的非洲上空,摄影师感慨道:“大自然很壮美,但是如果没有那些跃动的生命,就是残缺的。”为了更完美地展现动物的生命之美,罗红选择了高空。在这个无与伦比的高度下,我们看到了地球上最纯净和自然的风景。

发现新疆

撰文·供图/杨  镰  摄影/李学亮 等

20世纪是新疆探险发现的世纪。在这“世界上离海洋最远的地方”,为流沙湮埋的丹丹乌里克、喀拉墩、精绝、楼兰古城……一系列遗址浮出瀚海,同时,也提出了许多以前从没有人问过的问题,如楼兰古城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现的?“三间房”是什么性质的建筑?精绝遗址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现的?佛教文明为什么率先为塔里木的绿洲城邦接受?精绝的“西域第一桥”在当时起什么作用?精绝遗址为什么被放弃?得出具体的答案,并不是本文的惟一目的。我们希望通过清理探险发现的现场,开拓出一个认识生生不息的绿洲文明的宽广视角。

斯特拉斯堡:德法混血之城

撰文/徐春昕

人们熟知的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是发生在德法边境阿尔萨斯地区的一个真实故事。19世纪末,法国阿尔萨斯—洛林地区被德国普鲁士军所占领,小佛朗士所在的学校被迫放弃了法语教学。“小佛朗士”们的儿子在德语教学中成长,但到他们的孙子时又开始学习法语了;当他们的重孙到了上学年龄时,德语又成为官方语言……特殊的地理环境,使阿尔萨斯的首府斯特拉斯堡成为欧洲两大民族恩恩怨怨的见证。彼此相邻却又泾渭分明的德意志和法兰西两个民族的文化,是否有可能在这个城市中相融共生呢?

濒临绝境的东北人参

撰文·摄影/王永军

现今,野生人参的价格与黄金一样昂贵,在利益的驱使下,人们毫无顾忌地采挖这种已经成为国家一级保护物种的珍稀植物。长白山莽莽苍苍的林海充满了无限的生机,然而这种生机对于野生人参十分渺茫,野生人参的生存状况在人类无止境的欲求面前已经濒临绝境。与此同时,在东北已有300多年的人参种植业也面临着困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