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乐一狸
乐一狸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0,572,552
  • 关注人气:65,39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巨星驾到,《吐槽大会》还能好好吐槽吗?

(2018-11-23 10:27:46)
分类: 声色万象
巨星驾到,《吐槽大会》还能好好吐槽吗?


文 | 乐一狸


吐槽大会变了,这是人尽皆知的感受。


新一季节目,虽然还是张绍刚控场,以及李诞池子轮流坐镇,但节目形式和整体气质,都与前两季划出了天壤。


有铁杆观众在看完第三季《吐槽大会》后发微博问:


“李诞池子,你们的棱角哪儿去了?”“段子能再老点儿吗?”“《吐槽大会》这只孙猴子,最终还是戴上了金箍。”


还是原来的配方,却不是原来的味道了。


原因是,感觉节目组有钱了、膨胀了、学会趋势逢迎了。


资本的倾注、巨星的加盟,让《吐槽大会》不再犀利,但节目组出于对观众和冠名商的尊重,悄悄做了一场变革和尝试。


巨星驾到,《吐槽大会》还能好好吐槽吗?



一、巨星驾到,嘉宾构成更科学

在《吐糟大会》第三季(以下简称“吐3”)第一期节目,就呈现了“活久见”系列:


陶喆、王力宏现场互曝,并时刻Cue到周杰伦,还有说唱教父热狗和女老生王佩瑜在一旁插科打诨。


同样的“有生之年”系列,还有“香港第五天王”李克勤为杨超越当绿叶、“内地半边天团”胡海泉陪衬张韶涵。


在《吐3》媒体看片会上,导演朋克介绍:经过前两季的实验和铺垫,节目在业内已树起品牌,吐槽作为一种成熟的表演形式,已被明星们广泛接受。


所以走到第三季,开始有大牌明星主动寻求合作。


巨星驾到,《吐槽大会》还能好好吐槽吗?

嘉宾咖位升级,客场自然更硬气。碍于身价和公众形象,大咖们偶像包袱更重,槽点便不如往期那般随意,尺度也趋于保守。


所以我们看到,《吐3》前三期的段子,都是大众熟知的旧梗:


王力宏抠门、歌词奇怪;杨超越爱哭、跑调、活锦鲤;张韶涵亲友失和、沉寂十年等等。《吐3》甚至出现了两期节目撞梗,都用了“微博举报”的笑点;或同一期内,不同嘉宾吐同一个梗的尴尬。


除非嘉宾愿意自曝,否则节目组无法勉强大咖们“走下神坛”——像前两季那样轻易说出“整容”“抄袭”“背叛师门”这般无下限的槽点了。这便是节目犀利程度下降的重要原因。


巨星驾到,《吐槽大会》还能好好吐槽吗?

节目组变有钱,也让嘉宾配比更科学,系统性更强。


导演朋克透露,第一季录制时,许多大牌明星不愿上,或是费力请来的,单期节目阵容有时是“硬凑”在一块儿,所以编剧需要花很多心思,在硬凑的阵容中找梗:即“尬聊”槽点。


比如上一季刘国梁、黄健翔、林丹的档期汆不到一块儿,没法集体吐槽国足队长冯潇霆。只好把刘国梁拆挪到后一期,与潘粤明互诉中年男神的油腻


到了第三季,大咖们愿意登台,节目也有能力请到更多的相关方,不必再七拉八扯地,把不相关嘉宾拾掇到一块儿,硬吐。


巨星驾到,《吐槽大会》还能好好吐槽吗?

现在,每一期的嘉宾都经过导演组精心设计,围绕主咖邀请相熟或相关方,更好地为“主咖槽点”服务。


总结《吐3》的嘉宾配方,便是:


一线大咖+私交密友+跨界相关人+流量艺人+奇葩团成员+笑果编剧(老带新)


巨星的话语尺度相对保守,但如果他们足够大胆自信,也会呈现出意外的笑果:


王力宏现场脱鞋秀袜子破洞、陶喆用“PPT”复述婚外情发布会、热狗大胆怼吴亦凡、李克勤用“挤不进四大天王”和《红日》自黑,等等。


巨星驾到,《吐槽大会》还能好好吐槽吗?



二、主题更圆融,强调沟通方式和互动


相比以往,《吐3》最显著的一个变化,就是LOGO和Slogan变了。


新一季的LOGO,从菱形衬底变成圆环,还配上一只巨大的和平鸽。


巨星驾到,《吐槽大会》还能好好吐槽吗?


从热狗上台,将嘻哈的diss传统自行摘除后,Love & Peace就站上整档节目的高频词C位。


主持人的口播Slogan,从“吐槽是门手艺,笑对需要勇气”,变为“吐槽,是一种年轻的沟通方式”


旧版slogan,像是对前来吐槽的明星说的,让他们直面真我,用乐观应对人生的不完美;而新版slogan,视角更加平民,将工具理性应用于社交,让吐槽成为陌生人迅速升温、增进了解的手段。


就连主咖坐的红椅子,也搬到嘉宾席中,用张绍刚的话说,就是“为了方便嘉宾之间的互相原谅”。


视觉上,从尖锐变成圆融;空间上,从对立变为亲密;语言上,从犀利走向缓和。《吐3》以整体不毒舌、不杠精的和平气质,营造出互相安慰缓和彼此体谅的温情氛围。


巨星驾到,《吐槽大会》还能好好吐槽吗?

节目形式上,这一季加入了新的环节:隔屏吐槽、投票选Talk King。


隔屏吐槽,是让未到场的明星和普通网友,用自拍视频的方式吐槽主咖,增加线下互动;


而Talk King由全场观众投票产生,形式更民主,也更可控,既活跃了现场气氛,又规避了主咖的人情尴尬。


据导演朋克透露:在前两季,节目组只制作了一个Talk King奖杯,录制结束后奖杯会收回,嘉宾们也大不看重这个奖项。


到第三季,明星们开始关注吐槽的质量,对Talk King的争夺也更上心。竞技元素的加入,增进了场上场下的互动,投票也提高了观众的期待值。


巨星驾到,《吐槽大会》还能好好吐槽吗?


在O2O互动上,节目组在微视开放“接梗活动”,获赞数最多的视频主将有机会亲临现场,当面吐槽嘉宾。


而传统的衍生节目《吐槽<吐槽大会>》(后简称“吐吐会”)也进入会员付费区,向粉丝开放编剧团创作背后的私密花絮。

 

另外,节目组还研发了《吐3》的吃瓜版,即付费会员能在屏幕上,同时看到三个嘉宾的现场表现。此举让“显微镜女孩”有了用武之地,捕捉嘉宾微表情、挖掘更多隐秘情节,将民间智慧发扬光大。


无论是《吐吐会》的尺度爆表,还是“吃瓜版”的集思广益,都将互动反馈引向极致。此举,也是为金主爸爸腾讯的付费项目添砖加瓦。


巨星驾到,《吐槽大会》还能好好吐槽吗?


三、品牌增值,脱口秀艺人走向大众


张绍刚在第一期节目中说:池子还是原来的池子,李诞却不是原来的李诞了。


通过前两季的积累,李诞已经从《吐槽大会》策划人,升格为艺人。而卫视真人秀的出演,和《奇葩说》导师的身份,更让李诞跃入当红明星之列,演出代言邀约不断。


导演朋克也表示,以前录《吐吐会》总能揩到李诞的油,而现在,李诞已经不像自家艺人了,总是录完就要去赶下一个通告,10分钟的档期都不能多占。


巨星驾到,《吐槽大会》还能好好吐槽吗?

在第三期节目中,Talk King由“肥宅”王建国摘得,奖项开始剥离人情因素,变为脱口秀品质的标杆。


王建国是《吐槽大会》制作方笑果旗下的编剧,该公司独有的经营模式是:让写段子的编剧自己上场表演,给创作者充分展示的机会。


李诞池子爆红后,第二梯队的编剧庞博、程璐、思文、梁海源、Rock都获得了上场机会。


特别是王建国,几乎每次都会在嘉宾槽点基础上,建构一个场景,然后把嘉宾们拎进去来回搅和,冷不丁就Cue到角落里捂嘴大笑的人,让明星前一秒还在笑别人,后一秒就接过大大的黑锅。


巨星驾到,《吐槽大会》还能好好吐槽吗?


从第三季起,Talk King的角逐,更像是笑果对自家艺人的绩效考核。


第三期中,张博洋顶替生病的思文登场,也看到了笑果不遗余力推自家艺人上位,以及走“编剧明星化”的野心。曾经那个跪舔思聪爸爸的初创公司,已壮大成投资人胡海泉“高攀不起”的行业宠儿。

 

笑果艺人的资源博弈,将专业脱口秀艺人推向大众。照现有趋势看,本土脱口秀做大做强,指日可待,中国第一家脱口秀文化旗舰正冉冉高升。


所以,观众明显感觉到《吐3》中的李诞不再扮丑,池子也不轻易耍横了,笑果艺人开始有意识地经营自己的公众形象。


巨星驾到,《吐槽大会》还能好好吐槽吗?


流量艺人的引入,增加了节目的表演性,片段一经播出,直接成为热搜物料:王菊的“菊语表情包”、杨超越的万能锦鲤、汪苏泷软萌“叫哥哥”、姜思达和大王的奇葩乱入,也为节目传播带了一波节奏。


每一期的流量艺人,将节目内容植入社交网络话题,与下游短视频产品,形成内容粘合与用户导流的势能:流量艺人把吐槽段子进一步网络化,甚至与热搜无缝对接,替冠名商微视完成了拉新、留存、变现的产品功能。


这样,流量的跨界,让《吐3》生成“热搜变内容,内容即成热搜”的资源互文关系。


跨平台的流量交换,也为节目争取到最广泛的受众:年轻网民始终是节目收视的基本盘,而对那些远离互联网舆论中心的传统电视观众来说,《吐3》为他们作了基础性的“互联网思维”扫盲和“网络话语形式”的科普


由此,节目开始在中老年人群中圈粉,“代沟得以填平”,《吐槽大会》的整体品牌价值得以延展。


巨星驾到,《吐槽大会》还能好好吐槽吗?

沉寂10年又翻红的张韶涵,在《吐3》创造出金句“我不感谢伤害我的人,也不需要为我铺路的朋友”。此番言论将她本人和“宿敌”范玮琪双双送上热搜。关于励志与独立的讨论,在自媒体狂欢三日不绝。


这一季的主咖陈词,被拔高成格言鸡汤,更像在“黑怼”过后的拨乱反正,倡导正能量的价值观。


通过三季节目更迭,大众已悄然发现:吐槽,不再是从美国引进的新概念ROAST,而是根植于我们日常的生活方式。


巨星驾到,《吐槽大会》还能好好吐槽吗?

就算你不是网络原住民,也能接受吐槽;就算你生活美满,也能用吐槽提高社交效率,那么《吐槽大会》的文化价值便得以落地,让每一个平凡的我们,接受自身不完美,也更好地热爱这个参差多元的世界。 


就像池子说的,为了防止世界变得无聊,为了让大家获得快乐,开始吐槽吧。


从社交破冰到填平代沟,吐槽正以润物细无声的体量,弥合着年轻与年长、网络与现实之间的鸿沟。


所以,变了味的《吐槽大会》,依然精彩,也更具社会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