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电影的上个世纪20年代,张石川和郑正秋二人领衔的明星影片公司,指明了至今中国电影界还在迷惑的问题,那就是成功证明了社会教化功能和商业性绝非矛盾,也即是艺术和商业是完全可以统一的。明星电影公司出品的那些影片,它们的成功经验同样值得今日中国电影之借鉴。
——上瑜题记
《劳工之爱情》
导演:张石川
编剧:郑正秋
主演:郑鹧鸪郑正秋余英
出品:明星影片公司
时间:1922年
默片,1922年明星公司出品。这已经距离中国电影起步的1905年17年了,这之前的影片,后人都只能在留存的电影书籍上读到了,而《劳工之爱情》,据称是中国目前保存下来最早的一部电影故事片,留存胶片至今作为中国电影资料馆的镇馆之宝受人膜拜。后得以制成DVD发行,所幸得见。
本剧事略:粤人郑木匠,改业水果,与祝医女掷果缘,乃求婚于祝医,祝云:能使我医业兴隆者,当以女妻之。木匠果设妙计,得如祝愿,有情人遂成了。
这是片头的字幕,那时候的电影,会在片头写明故事大纲提示观众,大略是因为默片的缘故唯恐观众看不明白,其实大可不必。
故事分为三大段,一个广东木匠姓郑,改行卖水果,常常与街对面医摊的穷医生祝的女儿抛掷水果传情,祝家女儿也很欢喜;
祝女常常去对面街铺的茶馆打开水,这一天遇到一流氓调戏,郑木匠挺身而出,救了祝姑娘,于是郑木匠抱了水果当做礼物向祝医生的女儿求婚,祝医生嫌郑木匠出身卑微,给出苛刻条件说如果他能让医摊生意兴隆就把女儿嫁给他。
郑木匠的住处楼上是一俱乐部,每天晚上喝酒打麻将吵得他睡不着觉,他于是想出一计,利用自己的木匠手艺把楼梯改造巧设了机关,结果下楼的那些人均一一跌伤,第二天,祝医生的生意果然好起来了。终于,祝医生把女儿嫁给了郑木匠,有情人终成眷属。
先了解一下影片背景。1922年,西方滑稽戏盛行,如卓别林、基顿(据说成龙的表演有偷师基顿)等主演的默片受到世界各地的欢迎,这时候也传入了大上海。张石川于1922年组建明星电影公司,在这一年投拍了大量作品,张石川“处处惟兴趣是尚”的个人经营理念,使这些影片具有了非常强的商业性。这与长期以来张石川之前不断的创业有关。他之前创办很多公司和娱乐机构,均因为各种原因纷纷倒闭,使其他深知盈利的重要性,在1922年用一万元的资金对外号称五万元组建了明星电影公司,生产影片以卖座为准。
而本片的另一个重要人物——编剧郑正秋,据说和张石川是“心志同和情逾骨肉的朋友”,郑正秋更强调电影的教化功能,提倡“有主义”之影片。郑正秋的影响使“明星”制作的影片多数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色彩和教化功能。
在中国电影的上个世纪20年代,张石川和郑正秋二人领衔的明星电影公司,指明了至今中国电影界还在迷惑的问题,那就是成功证明了社会教化功能和商业性绝非矛盾,也即是艺术和商业是完全可以统一的。明星电影公司出品的那些影片,它们的成功经验同样值得今日中国电影之借鉴。
而《劳工之爱情》作为一部纯商业的喜剧电影,个中对当时社会各色小人物命运的描述,以及对人性善良的刻画,让观众在大笑的同时,心中也泛起一丝对当时社会的凄苦感受。

以下详细分析这部电影的细节。
片长22分钟左右,全片静默,连配乐都没有。一开场就是郑木匠切西瓜,用墨线弹,用木锯锯等细节都很好地交代了他本来的身份其实是个木匠,这一点也很好地为后来他做楼梯造机关打下了伏笔。他向街上流浪的小乞丐散发水果,也刻画了这个人善良的品行,为后来做楼梯设机关增添了小人物矛盾和苦笑的一面。
接下来交代医摊妇女,先是被房东催租,立下五天之内交齐租金,这场戏表明了祝医生妇女也是苦命人。
郑木匠和祝女抛掷水果传情,表明了两人的自由恋爱。要知在1922年,这本身就是对封建礼教的一个大胆突破。
祝女去茶馆打水被欺凌,郑木匠挺身而出,英雄救美。这里设置了很多小桥段,比如郑木匠把肥小二推进热水锅里,用开水威胁流氓,这些手段在后来的香港无厘头喜剧电影中,常常见。
郑木匠被楼上俱乐部的富人吃喝玩乐折腾得够呛,于是想出这样一损招,把楼梯木板全部换掉并设置了机关,他蹲在下面只要一拉,楼梯立即变为滑梯。影片用字幕打出“只要医生会发财,哪管他们的死活”,也是站在穷人立场上对富人的揶揄戏弄,满足观众同情弱者的心理。
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影片大团圆结局,皆大欢喜,这也是商业片的经典范式。
值得注意的是,影片在技术方面,已经逐渐成熟,多种特效如闪回、叠化、降格加速等技术的使用,为影片的叙事和喜剧效果,增添了不少亮色。
影片据说是在意大利人的玻璃摄影棚内拍摄完成,场景耗费数千大洋,在当时也算高成本制作,成功回收成本后,张石川又采取股份制吸纳资金,搭建了自己的玻璃摄影棚,为后来的明星电影公司出品的电影,创造了很好的拍摄条件。
影片虽然是极具商业元素的喜剧片,但对于社会现实,底层人民生活的关注,使之具备了中国电影现实主义精神气质影片,这种创作观念,在历史上持续了很长时间,直到现在,学术界的老师们还在深深怀念和找寻。
影片明显问题:
1. 几乎没有全景,水果摊、医摊、茶馆三个主要场景,本来应该有一个大全景交代三者关系,估计是当时技术原因限制;
2. 楼梯变滑梯时穿帮镜头过多,全景和近景跳切时楼梯状态不一致,这个很明显是当时剪辑时没注意。
3. 机位比较死,基本上是横向移动,纵深方向镜头基本没有,不知道是不是当时机器的限制。
4. 场景单一,剧情比较简单,很像一个小品似的无声情景喜剧,还不能称为具有完整结构的故事影片。
5.
表演舞台化比较明显,但考虑到那个时代,大部分演员都是直接从舞台演员转过来的,并且表演理念还不那么成熟,如此表现已属难得。反倒是现在的部分影片,表演范式像是在这个年代里挖出来的活化石就不应该了。
《劳工之爱情》作为我涉足中国电影史的第一部作品,一开局就给了我深深的震撼。研究这些影片的意义,莫过于借古喻今,并由影片牵连探究一些时下中国社会的社会文化。
那一年,在西方,纪录片《北方的纳努克》拍摄完成,成为纪录片史上的里程碑之作,它不仅开创了用影像记录社会的人类学纪录片类型,更是世界纪录片的光辉起点。
那一年,意大利著名导演帕索里尼出生于意大利波伦亚,后成为与罗西里尼、费里尼、安东尼奥尼并称为是意大利最具天才的四位伟大导演之一。
点击全片观看
下期探究影片预告:《姊妹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