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潘鲁生
潘鲁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597,649
  • 关注人气:6,31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民间手工艺的知识产权保护与文化传承问题

(2015-10-29 15:57:47)
标签:

手工艺

民间

手艺

传统手工艺

分类: 说民艺

  民间文艺的权益保护既是一项复杂的法律命题,也是重要的文化命题,我国关于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条例历经二十多年制定论证,仍存在不确定性和复杂因素。目前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建立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形势和任务摆在面前,需要切实加以推进。就民间手工艺而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促进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手工艺是我国民间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华民族数千年延续不断的造物文脉,通过最广大的民众的创造,以“技艺”的形式、“物”的形态,融会时代的、民族的、地域的文化讯息,包括自然观念、造物哲学、材料工艺、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等。尤其在工业化之前,手工艺几乎为人们提供全部生产生活用品,寓无形与有形,遍及日用民间,不同于历史上延续在经典中的精英文化,也与当前数字化、复制化时代的大众文化有别,在最广泛的意义上,体现民族的、民众的创造力。作为一种民族性、集体性、地域性、历史积淀的文化智慧,其文化权利如何得到充分保障,即在国家层面上维护文化安全,在地域的群体的层面保障品牌权益,在传习者、传承者、劳动者个体层面保障公平贸易,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尤其当前,民间手工艺自身的文化特点和生存现状,使这一系列与其保护传承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亟待确立可行的方案和举措。

民间手工艺的知识产权保护与文化传承问题

山东农村手艺产业分布图


  一、民间手工艺的保护与传承问题
  民间手工艺保护与传承最深的危机莫过于无人问津,因为应用需求和生产的减少而边缘化甚至遗失、断裂。更深层次上,不只在于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的大的转型和冲击,还有我们自身传承与创新的自觉程度、创造力等原因。由此导致的传承和发展不足,使民间手工艺进一步面临国家文化安全、地域、团体权益和个体权益等三个主要方面的问题,而且能否有效解决还将影响民间手工艺的保护与发展动力。
  第一,传统手工艺资源流失,危及国家文化安全。从国家层面看,由于本土保护和发展不足,造成手工艺资源流失,不仅使手工艺本身包含的民俗、审美等文化凝聚力被消解和替代,甚至可能使本土的文化样式沦为其它价值观传播的媒介和工具,导致传统文化样式的“空心化”,危及国家文化安全。所以,问题不在于花木兰、功夫熊猫等中国文化元素经美国影视再创作赚取了多少票房,而是经过其创意和传播,原本经典的中国传统文化形象已经被置换植入的是美国的文化价值观。西方的、强势文化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生产方式以及社会心理、价值判断植入传统的、经典的文化样式,发挥其教化、审美、消费功能,在表层的娱乐传媒之后实现的是一种心理渗透,并进一步导致弱势文化的自我边缘化。

民间手工艺的知识产权保护与文化传承问题
《手艺农村——山东农村文化产业调查报告》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8

  因此,除了对传统手工艺涉及的制作工艺、流程、配方等符合商业秘密构成要件的技术信息,实施保密措施,从国家层面,通过《反不正当竞争法》有关条款进行保护,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外,更关键是加强本土文化资源的应用和核心价值理念的传播、推广。
  就目前总体情况看,我国手工艺行业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仍然堪忧,根据调研,工艺美术大师、传统工艺美术企业人员、农村社会加工人员等行业从业人员的政治、经济、社会待遇偏低,40岁以下人员不愿意从事这个行业,专业院校毕业生加入到传统工艺美术领域的不足1%,高级工艺师仍在从事传统工艺的不足20%。真正从核心层面、从创新发展的意义上、从民族精神高度发展传统手工艺,参与国际竞争,需要教育、研发、创意人员共同参与并切实壮大手工艺从业者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势在必行,任重道远。

民间手工艺的知识产权保护与文化传承问题
山东临沂柳编手艺产业

  第二,缺乏品牌意识和品牌保护,影响手工艺“原真性”及地域、手工艺群体权益。从地域、团体权益的层面看,手工艺具有较强的地域性,与所在地域的自然条件、传统工艺、人文风俗有紧密联系,缺乏由工艺质量体系监管、地理标志认证等组成的品牌建设和保护,导致假冒伪劣和虚假宣传,破坏传统手工艺的原生性、真实性,损害相关地域手工艺生产者、手工艺团体的品牌权益,制约手工艺发展。
  就我国手工艺现状看,品牌意识极为薄弱,早在2009年,传统手工艺入选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的项目已达8600余项,但到2011年,我国传统手工艺类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仅有13项、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仅有31项。由于品牌意识薄弱,缺乏保护和监管,往往伴随假冒伪劣和虚假宣传。不良竞争对手工艺核心工艺及文化的传承、创新、传播发展等造成影响,并且危害保持其本真性生产者的权益。
  第三,以农户为主的手工艺生产者,主要处于产业链末端,贴牌代工现象普遍,个体经济权益保护未能有效维护。一个普遍的现象在于,传统手工艺持有者往往是经济地位上处于弱势的群体,传统知识利用者往往是经济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我国当前手工艺生产也存在这一问题,由于贴牌代工等原因,手艺农户获利微薄,亟待争取公平贸易,维护手艺人的利益。

民间手工艺的知识产权保护与文化传承问题
《手艺创造财富》 山东美术出版社 2010


  二、民间手工艺的知识产权保护与发展建议
  民间手工艺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走自主创新的路子。如何通过实施创新和知识产权战略并重,解决市场不对等的交易现状,是整个行业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第一,应进一步加强民间手工艺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对于具有“难开发、易复制”特点的手工艺产业而言,需用更加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确认和保护文化产品组织者和创造者的合法权益,增强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具体要加强针对手工艺特定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在国家知识产权制度框架下,理顺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改变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工商局、版权局等各职能部门条块分割的现状,提高针对农村文化产业体系的知识产权管理效率。同时,完善政府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加强法律援助,注意建立知识产权服务托管平台,为中小企业服务。促进中介服务机构发展,利用制度培植为农村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用服务的中介机构。此外,还应采取积极措施破除行业垄断,减少创意、生产和销售的中间环节,开放手工创意产品发行传播通道。

民间手工艺的知识产权保护与文化传承问题
手工创意产品


  第二,加快国家级手艺技术标准和设计规范制定,实施产权保护和产权贸易。众所周知,一流企业卖标准、卖规范,二流企业卖品牌,三流企业卖产品,四流企业卖劳力。原创和原生态是手艺的生命,知识产权是民间手工艺产业的核心资产。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中国的手艺产业必须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和核心技术,尽快形成一批国家关于民间技艺的技术标准,形成“手艺产权”。进而开放在产权交易、产权国际交流服务、产权成果转化、资质认证、产权托管与拍卖、产权评估等方面的产权贸易,为农民增收提供新的交易渠道。
  要鼓励设计原创、技术创新,加强设计市场保护,严厉打击侵权盗版行为,鼓励设计产权评价机构发展,制定设计产权成果转化机制,激活设计产权交易市场。具体可以在有条件的地区尝试建立以手工艺品为核心的“产权银行”,通过工艺流程交易、非物质遗产作品交易、工艺技术标准交易、创新专利及产权交易、出版交易、艺术授权等服务内容的设立,改变手工行业的经济增长方式,最大程度的传承、保护和发展传统手工艺术。
  具体而言,在加强设计转化方面,将民间手艺资源中相关精神、知识、符号、自然元素等产权内容进行创意转化,促进传统文化基因汲取应用,使设计承载中国文化精神,成为中国人文理念的载体,通过贸易流通,扩大中华文化核心价值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形成民间手艺设计与自主知识产权保护的良性循环。

民间手工艺的知识产权保护与文化传承问题
手工创意产品


  在促进产业提升方面,将民间手艺资源知识产权的运用从传统文化贸易拓展到文化创意、文化会展、文化旅游、数字内容等产业领域。鼓励民间手艺产权评价机构发展,制定工艺美术产权成果转化机制,激活包括工艺流程交易、工艺技术标准交易、传统知识版权交易、手艺原创作品交易、创新专利产权交易、艺术授权等工艺美术产权交易市场。
  在提振手艺品牌方面,完善手工艺项目的质量和行业标准,出台相关品类产品的工艺规范、质量要求,以完备的质量体系为基础,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产品或产业品牌,加强商标注册,开展“原产地保护”、“地理标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等申报工作,推动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向区域文化品牌转移;以质量体系为基础,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以商标注册和保护为重点,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贴牌”产品和更多“创牌”产品,全面实施手工艺产业的品牌战略。

民间手工艺的知识产权保护与文化传承问题
手工创意产品


  在健全协会组织方面,进一步建立健全从中央到地方的民间手工艺促进发展组织。由行政主管部门与专业的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农村自组织以及各种市场组织一起成立专门机构,共同承担管理民间手工艺事务、提供公共服务的责任,推动民间手工艺高效、健康发展。其中,特别要加强“农村手艺产业合作社”等基层协作组织建设,发展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户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基层协作组织争取“集合贷款”、信用贷款,化解融资难题;实现资源共享,规避恶性竞争;配合编制地方标准或产业集群联盟标准,规范生产经营行为,维护质量和品牌形象,并进一步争取公平贸易,维护手艺农户利益。我国少数民族众多,地域辽阔,民间手工艺资源丰富,建立一套以政府扶持和指导、能代表和维护特定民间手工艺群体利益的团体、协会或其他各种管理机构网络体系,作为民间手工艺权利主体是可行的选择。
  在教育传承方面,首先要加强专业教育,以学科建设为重点,构建中国“手艺学”学科,对数千年传承发展的“手艺”进行专门化、科学化、系统化的研究。在学科建构基础上,培养高层次理论研究人才和创意研发实践人才,充实提高手艺人才队伍水平。同时,促进民间手工艺传习与推广。组成以传统手工艺传承人为主的传习主体,实施短期与长期传习计划,面向公众开展普及教育,以相关博物馆、讲座活动为基地,并在社会公共文化空间里举办展览和现场传习活动,利用参与性教育方法以及游戏、见习培训等实用方法,促进人们体验传统手工艺文化。具体要持续推进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和培养。一是在现有的资助和补贴基础上,完善荣誉方案。从日本、韩国等国家对代表性传承人保护的经验来看,保护传承人并非仅限于提供一点资助和补贴,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荣誉提高传承人的社会地位和文化影响力。二是针对部分手工艺项目既有个人家族的传承、也有村落集体传承的特点,完善关于集体传承的规定,避免将集体传承个人化而改变原来的形态和意义。

民间手工艺的知识产权保护与文化传承问题
乡土文化进课堂


  当前,民间手工艺的保护与发展是每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厚的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面对的课题。在深入分析我国民间手工艺发展现状及历史成因的基础上,尤其要从法律保护、行政扶持等方面促进民间手工艺发展,以知识产权为切入点,解决在国家文化安全层面、地域群体权益层面以及手工艺生产者个体层面存在的具体问题。就此还应加速立法保护中国民间文艺的资源权益,在国际交流上有法可依;积极提倡地方申报民间文艺地理标志,促进民族民间文化交流传播;鼓励允许民间艺人申报家传知识产权,保护濒临灭绝的民间绝活。采取切实措施,从各层面、多角度保障文化权益,形成文化发展的保障和激励机制。我们认为,从文化产业的核心要素上划分,我国文化产业包括创意文化产业、版权文化产业和资源文化产业。其中,资源文化产业是中国传统的、民间的、本土的文化资源转化发展的产业,涉及保护文化权益,增进对其价值的认同和建立在尊重、维护基础上的弘扬、传播。我们希望,真正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高度,从法律保护的基础意义上,从其内在的动力机制着眼,实施可行的措施和方案,增强创造活力,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


根据《民间手工艺的知识产权保护与文化传承问题》整理,原文发表于《民间文化论坛》2012年第3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