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余蕾
余蕾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6,260
  • 关注人气:6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语言知识考查思路的“佐证”材料

(2006-08-27 14:15:36)
分类: 语文ABC

关于语言知识考查思路的“佐证”材料

 

笔者在“高考最新信息快报”中提到语言知识随文考查的思路,有人仍有疑虑。这里引用语文课标组两位核心成员对初中语言知识的处理意见,以为佐证。

 

巢宗祺:

 

强调它(语言知识)的“实践性强”,意思不是不学习语文常识,而是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小学、初中阶段应以感性把握语言材料为主,而语文知识,需要时讲,不需要时不讲。讲什么,讲哪些都需要研究。外国学生问中 国老师,汉语里什么时候用“了”,什么时候不用“了”?几个老师讲得出?中国人有几个是学好了用“了”的规矩后,说话时才会使用“了”的?再有,作家写文章时,有几个会按修辞知识来造句?也不可能一边写一边考虑这一段用什么修辞手法,下一段用什么修辞格。语文修辞知识即使学会了也未必就写得好文章。设想将学生现在学的语法知识去考鲁迅、茅盾,他们能得多少分。

 

顾振彪:

 

培养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也就是说,从阅读中学习阅读,从写作中学习写作,从口语交际中学习口语交际。语文知识既然只起辅助作用,就“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重视开辟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据季羡林先生分析,西方的思维模式以分析为主,中国的思维模式以综合为主,因此西方语言是有形态变化的语言,汉语是没有形态变化的语言,在古代,研究汉语语法的书几乎没有。古代汉语“由于没有形态变化,一句之中,字与字的关系有时难以确定,可以有多种解释,灵活圆通,模糊性强。学习和理解这种语言,不能靠语法分析,而主要靠语感,靠个人的悟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