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愚人节湖南卫视广告人凌平凌平影画杂谈 |
3月导报发表的专题《广告圈爱老实人》获得不错的反响,被一专业网站转载之后,5小时内即获得逾千次点击。这组文章引发的共鸣,我想主要还是来自人们对于广告这一行业全新的反思: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广告?广告需要什么样的人?
《广告导报》2008年第四期封面
今年是中国现代广告兴起的第30个年头,也真的是到了一个需要反思、总结、突破的关口上,不仅对于创意方式是如此,媒体的开发经营、广告主对于广告的认知同样是如此。长久浸淫于广告行业的人不难感知到,不断微调中的中国广告,划时代的变化或许就要到来了。这种预感令人既兴奋又不安,每一个行业都从来不缺乏貌似先知的人存在,但到底哪一条线索能指明未来的道路,我们都在不断探寻。
本期导报的开篇专题是来自蓝色创意广告公司的观点集合,跨界作为一个新名词,已越来越多地进入广告人的思考空间。文章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如果没有传统媒体,没有电视,没有杂志,没有铺天盖地的OOH,我们将如何为客户建立了不起的品牌?许多答案或许我们都需要从历史中去找寻,将考察的目光放得再宽一些,再广一些,你就会发现,原来通往蓝海的道路,早已由前人奠定了基石,然而他们或许根本就不是广告人,甚至毕其一生都未曾深究广告究竟为何物。
在本刊的媒介部分,《卫视电视剧选片秘笈》准备了4家卫视广告部及电视剧采购中心的负责人访谈,我们相信他们的视角和经验,能给于当前的中国电视剧市场一些更为直接的启发。我们的老朋友,湖南电视台副总编兼湖南卫视广告部主任樊旭文带来了《湖南卫视的“八字真经”》,这一篇专谈广告经营中的品牌建设的文章,在我看来是讲得十分坦率而诚恳的,由樊旭文来解读的湖南卫视成功经验,也颇有看头。本期的媒介人物,是群邑(中国)CEO李倩玲女士,2007年群邑(中国)承揽额突破百亿大关,期望2008年,他们能创造更高的成绩。
4月是一个少有节庆的月份,按年历来说,新春伊始,正式忙耕下种的日子,没时间玩了。倒是有一个源自西方的愚人节,现在已是国际性的节日。对于良莠不齐的中国广告圈来说,有一部分人每天都是愚人节,另外的一些,日历里恐怕就根本没有这个节日。
凌平的其他文章链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