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楼市调整期警惕“胜利大逃亡”

(2008-01-03 19:20:59)
标签:

我记录

城市印象

房价

房产

 

 

    成交量下跌、中介裁员乃至倒闭等类似现象,不仅在广州、深圳上演,其实在其它城市也断断续续出现了。同时,一手楼市也不可避免地进入震荡期——交易萎缩、价格波动。在这个特殊时期,笔者发现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盯在成交量、房价波动和“拐点”争论上,却放松了对类似于“深圳中天老总卷款失踪”现象的警惕,这是相当危险的。
    尽管各界对“拐点”争论不休,但楼市进入调整期却是无可争辩的事实。既然进入调整期,从企业到行业、从中介公司到开发公司,从买房人到政府官员,都会或多或少的受到影响。对有实力有理想有口碑的企业而言,楼市调整意味着企业再生,但对势力不济经营不善的企业而言,调整期很可能就是殉葬期。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即将告别房地产行业的企业,不但不会顺顺当当的退出,而且很可能上演最后的疯狂,利用手中最后的资源去实现利益最大化,而这个实现最后价值的手段很可能就是极端的非法的,比如,既有可能偷税漏税伤及政府,又有可能伤及企业员工和买房人。“深圳中天老总卷款失踪”就上演了“最后的疯狂”,企业员工和房屋买卖人双双受伤。
    万通集团董事长冯仑日前明确表示,随着宏观政策面的调整,地产企业在未来3至5年内将进入合并重组及优胜劣汰的高峰期。以目前全国6万家企业计,3至5年后将只有不到5%的企业可以存活,即3000至5000家。显然,货币紧缩政策就在加快调整的步伐,这就意味着有95% 的地产企业将提前告别楼市。至于以何种方式退场,笔者认为不能依赖于企业自律,而是取决于政府有什么样的退出机制以及社会有什么样的监督机制。
    基于此,笔者以为各级地方主管部门要提前意识到楼市调整有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不能等到某个企业老板卷款逃跑了再来监管,而应该把事后追查变为事前监管,甚至有必要针对企业动态建立预警机制;同时,不能只把注意力放在调整房价上,房价调整固然重要,但资金安全、房屋质量等更重要。
    如果针对楼市调整没有相关预警机制,一方面不能及时提醒房屋相关利益人早作准备,另一方面也不能警示房地产企业,最后的麻烦还得由政府出面来解决。这不仅意味着有成本问题,更意味着政府、行业以及社会都会多多少少面临问题。必须意识到,每一个即将消失的地产企业,都有可能是一系列麻烦制造者。
    同时,如果针对楼市调整没有设计合理的企业退出机制,就等于给了地产企业胡作非为的机会,政府主管部门就等于在自找麻烦。更重要的是,楼市调整期既不能变成小企业的分赃期,也不能变成大企业趁机巧取豪夺的黄金期,尤其要防止大鱼通吃小鱼产生垄断。因为稳定、有序、均衡、健康才是楼市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可以说,楼市调整实质是过筛子,优胜劣汰是必然。但是,在目前市场化程度不高、市场配套机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主管部门依然要对调整的过程保持兴趣,这也是政府的公共职责,要防止大企业和小企业同时出现“捞一把”的现象。
    可以断言,中介裁员、交易萎缩现象才刚刚呈现。随着货币紧缩政策的逐步落实,更多更大的淘汰浪潮将会不断涌现。现在笔者要问,我们对楼市调整做好准备了吗?有哪些具体办法来预防某些企业某些人“最后的疯狂”或者说“胜利大逃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