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上天岭,也就是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县志上记载的“上天峰”,在不少文章、旅游网站的介绍中,其名、其事、其景和相关传说与当地流传了数百年的“说法”存在部分出入。作为从小在山岭间玩耍中长大的“放牛娃”,《“上天岭”写意》力求还原本土传承的、货真价实的上天岭“真相”。(注:向提供部分照片的同村人、现工作于新建县某中心医院的副院长表示感谢)
http://s13/bmiddle/48a7911ax760e657b368c&690
图片说明:“馨里石”上吹箫人
上天岭,位于南昌市以北三十公里,新建县金桥乡西南,顶峰海拔480米,面积约4800余公倾。其山,峰峦叠嶂;其绿,苍翠连天;其石,神奇陆离;其景,形态奇异。一年四季,岭中山花烂漫;春夏秋冬,终年云雾缭绕,是古今有名、远近闻名的风景胜地。
http://s3/middle/48a7911ax9c9000105132&690
图片说明:“东鼓西馨”中的“馨里石”近景
老家“岭霞”,就座落在雄伟秀丽的上天岭东南方的山脚下。每天,背倚上天岭,三面环山、依山傍水的小村,与大山一道朝迎旭日东升,晚送夕阳西下。从小到大,我们就在上天岭种种美丽的传说中渐渐长大,在眼看美景、耳听传说中,感受着它曾经的辉煌、触摸着它灵动的现代、遐想着它美好的未来。
http://s9/middle/48a7911ax9c9003481208&690
图片说明:岭霞村全景图
父亲早已年逾八旬了。时至今日,原本目光渐浊、背已弯拘的老父亲,每每说起上天岭总是两眼有神、神采奕奕地重复着早已讲过无数遍有关于它的故事:很久以前,上天岭峰顶突兀,形似利刃,日长一尺、夜长一丈,很快就要顶破青天。值班天神慌忙向玉皇大帝汇报,玉帝大怒,令雷公前去处置。雷公立即兴风布云,迅速前来查看,眼看它的长势日日渐进,不出九九八十一天就要刺破南天门。于是,雷公施展神功,三声惊天动地的炸雷响过,从此击沉此地三千尺,三道“雷箍”便永远“箍住”了上天岭最高山顶,从此,山顶之上便永久地烙下了三道“雷神箍”,上天岭不再见长,主峰也被当地人称为“雷打箍”。也正因如此,据说,后来“八仙”也曾聚会与此,才留下了后来的“仙人床”、“仙人塘”、“仙人脚掌”和“东鼓西馨”呢。如今,这三道“雷箍”,既便坐在开往大塘、象山方向的公共汽车上,相距五里仍然清晰可见雄伟的上天岭,以及那雷公打下的道道“雷箍”。
http://s5/middle/48a7911ax760e67151254&690
图片说明:“东鼓西馨”中的“东鼓石”
时过境迁,依旧令全村人引以为豪的是,上天岭东南、岭霞村西南,曾有一座建于初唐时期的“金盘院”。传说中的“金盘院”殿堂三重进、红破碧瓦、雕梁画栋、飞彩流金、华丽堂煌。鼎盛时,僧道百余、游客流连、名人不断。然而,今日寺院的遗址上,仅存两根长约三米的石柱,仿佛在叙说着过去的辉煌,仅有的小青石碑,还记载着它那沉甸而厚重的历史足迹。
http://s1/middle/48a7911ax9c9010e09430&690
图片说明:被大多数游客认可的“仙人床”
据传,唐高宗第八子,武则天幼子,唐睿宗李旦(名旦,又名旭轮,公元662~716年),一生两度登基即位、“三让天下”。而“金盘院”正是他在此避难和潜心求学的地方;明武宗正德十二年(1517)状元舒芬,也曾在此读书开典,后被世人称为“忠孝状元”;明末清初贤士徐修仲隐居于此;明代大臣、学者、诗人张位与其学生戏剧家汤显祖等不少名人雅士常常留连于上天岭之间;崇祯十七年(1644)明朝灭亡后,明朝皇室的后裔朱耷(八大山人)遁迹于进贤、奉新,时常出入于上天岭山中。“金盘院”附近,散布着“石室”、“石巷”、“磨里石”、“枯牛精”、“晒谷场”、“老虎洞”、“仙人床”、“仙人脚板”、“老妈赶鸡”、“四鲤朝天”、“东鼓西馨”、“贞节牌坊”等奇石景观,每个石景,形态逼真迷人、传说动人,无不引人暇思,让人留连忘还,被称为稀罕胜景。
http://s12/middle/48a7911ax9c90160ffe2b&690
图片说明:“馨里石”及“仙人脚掌”所在地全景
站在上天岭登高远望,向南可见南昌娇容,往北可望匡庐秀色,远山近水,层层梯田,尽收眼底,尉为壮观。群峦之间,遍布着“十八坡”、“蛇皮岭”、“荷被岭”、“井头山”等青山秀岭,处处绿树荫荫、遮天蔽日、苍劲古朴;而上天岭中的“和尚墓”、“仙人塘”等景点,景象虽然破败,但无不给人神奇和美感。两山之间,到处泉水叮咚、潺潺流淌,如诗如画。岭霞村前日日流过的小溪,源头就在“磨里石”与“荷被岭”两山深谷中的“仙人塘”,它是由众多山间流出的泉水积少成多汇成,经“老妈赶鸡”、“晒谷场”一直到“枯牛精”所在的水库,再绕小村向东北而去,构成岭霞村山环水抱的特有景象。游览于上天岭间,如果口渴了,你大可轻轻喝上一口,那清澈甘甜的泉水,准让你记住一辈子。
http://s9/middle/48a7911ax9c901911be08&690
图片说明:“磨里石”局部特写
《中国名胜词典》将上天峰(岭)归为西山胜景之一,记载着众多名人雅士的诸多遗文留墨。明代汤显祖临此地曾赋诗曰:“山澄云澹兴幽然,坐在清空别有天,杖履逍遥忘远近,不知人间有闲仙”。明代诗人王少华(新建县人)常临上天岭游览,写下了不少咏石诗流传至今,如,《咏石头》:“古迹名石头,乾坤亘古留。山灵隐呵护,仙子托遨游。风起时飞燕,图成岂湿鸥。幽人乐高枕,矢志不公侯”。《咏石室》:“室小宛然在,造物呈有情。云烟常覆盖,神鬼助工程。铁壁积雨雪,洞门掩柴荆。人遐增感慨,终古吊茺城”《咏石床》:“神女高栖处,留遗尚有床。何年曾倚枕,觉梦熟蒸粱。云雨传朝墓,徘徊想婉扬。嫦娥空有色,不及拥衾香”。《咏石巷》:“石壁两发削,平分一道中。仰观天若线,倚望月如弓。无犬吠寒夜,何人逞斗风?桃源深有路,当与入时同”,等等。尽管汤显祖、王少华等名流留下了众多关于上天岭精美绝仑的诗句,而当我们在攀登游览上天岭之时,却只能看到“磨里石”、“晒谷场”、“仙人床”、“仙人脚板”、“老妈赶鸡”、“四鲤朝天”、“东鼓西馨”、“贞节牌坊”等十几个景点。
http://s12/middle/48a7911ax9c901ecdeb5b&690
图片说明:“老虎洞”景点
据了解,上天岭与“金盘院”落末始于清中后期,特别是在1941年秋,日本侵略军为消灭反日武装,逐占据上天岭群峰,使“石室”、“石巷”等一大批奇石景致遭受了灭顶之灾。其后,从1958年开始,随着全国轰轰烈烈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当地大搞土高炉土法炼钢,热火朝天地砍树生火、砸锅炼铁,上天岭原本茂密的原始森林遭到了彻底毁坏,从此,崇山峻岭之间只剩下众多千奇百状的石头与光秃秃的大山为伴。虽如此,上天岭仍是当地人心目中的胜景,有着无法阻隔和割舍的亲情。“关于上天岭,新建县志等书籍上有介绍但不真实,有记载但不全面。比如,宗族家谱传承了数百年,上面记载的明明是‘上天岭’,到了县志上却变成了‘上天峰’……”同村人中的中学校长万祖望老师对此深感遗憾,无奈地说。
http://s6/middle/48a7911ax9c9022b97f05&690
图片说明:从“仙人塘”方向拍“磨里石”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当地群众守林护林意识明显增强,上天岭也因此而迎来了青山秀水、绿意荫荫的又一个春天,时至今日,上天岭早已绿树满山、绿意盎然、苍翠连天。我也在十八岁那年离开了生我养我的老家,走出了上天岭,走进了绿色的军营,并从此取“岭霞万象”为笔名,寄托自己对故乡、对上天岭的深深眷恋之情:“岭霞,乃桑梓之名也。位于英雄城之北,上天岭之东南。年幼,朝看岭中日出美景,晚观日落彩霞余辉,似置身仙境矣。而自‘弱冠’远离故土,从此‘定格’在一个繁华、喧闹的都市中。然时过境迁,故乡,总让吾辈魂牵梦绕;上天岭,时常教我奋发向上……”
http://s3/middle/48a7911ax9c902a49f662&690
图片说明:“枯牛精”所在地全景
如今的上天岭,早已焕发出原生态景象,一年四季,山花烂漫、鸟语花香、轻雾薄纱,如梦如幻,宛若仙境,它集美丽的传说、动人的故事、秀丽的风景和名胜古迹为一身,加上当地人绿色生态意识的转变和政府部门的保护与开发,相信不久的将来,定将成为现代都市人休闲、观光、避暑的理想旅游胜地。
http://s16/middle/48a7911ax9c902cd02e6f&690图片说明:一群游人在“磨里石”顶拍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