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周日中午开始,就有种拒绝写博客的意识,因为太不爽了!不只是因为姚明被驱逐,也不只是因为火箭输给了国王。
我承认,我就是个伪球迷,我就看火箭的比赛,火箭赢了我开心,火箭输了我难过;我还承认,我就是个姚蜜,关心着姚明的状况,如果姚明转队了,我会立马跟着跳槽。
但现在的问题是我热爱的火箭开始乱七八糟了,有人说是姚明的太软弱,有人说是麦迪太个人主义,也有人说是阿德尔曼不会用人,还有人开始质疑普林斯顿体系,甚至有人因为“爱之深狠之切”,开始把火箭同中国足球队相提并论,提出了“珍惜生命,请远离火箭!”的口号。
但一切的根源其实都在于正确地认识自己。火箭目前碰到的其实是一个“重新做人”的问题。人是有懒惰和勤奋两个方面的,这是人从出生的时候就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两样东西。习惯以“克制对方惰性”为主的方法来管理的领导也许更能接受“性恶论”观点,而习惯以“鼓励对方主观能动性”为主的方法来管理的领导也许就更能接受“性善论”的观点一些了。范甘迪和阿德尔曼恰恰是这两个方面比较典型的代表。

在范甘迪时代,严格是球员的必修课,训练不许迟到,不刻苦的要加班,不听话的要罚款,范甘迪固执德就像一块厕所里的臭石头,他总是在场边拿着记事本翻着密密麻麻的技战术文字,谁有错误他就大喊大叫。在这个时代,教练是推动这个球队的最主要的动力,所以火箭的防守就变得象范甘迪一样坚韧和令人窒息。
有着普林斯顿大师称号的阿德尔曼,素以给球员创造空间著称,在老国王的成功可以证明一切。阿帅的风格对于球员来说,是舒适和惬意的,但在这样一种环境下的球员必须要有很高的自律性,比如姚明这样一种有人管没人管都一样刻苦训练,都一样坚决贯彻教练意图的球员。
而火箭的大部分球员却不是这样的,他们正在经历着一种“他律——无律——自律”的进化,要命的是现在正好进化到了无律的阶段。一般来讲,长期在一种他律的环境中生活的人,多多少少会有些他律的依赖症,也就是说,别人的督促成了他前进动力的一部分,而一旦这种力量消失,就可能造成一种反弹,形成严重的无律状态。如果对于有积极态度的人,可能会出现短暂的自律良好状态,然后在进入无律状态。
火箭正是这样,在失去了范甘迪的严律后,只打了几场好球,就变得乱七八糟了,训练可以偷懒了,教练的战术可以忽视了,不管准不准谁都可以浪投了,就连麦迪也只按自己的兴趣打球了,这样的火箭队输球奇怪吗?
战术各有所长,防守也好,进攻也罢,坚决贯彻了都能赢球。
现在的火箭不是能不能适应阿德尔曼和普林斯顿的问题,而是适应自己,让每个球员都能够“自律”的问题,姚明摔毛巾不是对裁判的不满,而是对队友状态的愤怒,我想这其中应该包括麦迪。
也许这确实需要时间,但我关心的是,重新做人的火箭克服这个转变到底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到底需要输掉多少才能让我们不在将火箭看成中国足球队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