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马观花瘦西湖,不枉扬州行(原创组图)

(2007-10-14 10:57:14)
标签:

我记录

城市印象

旅行/见闻

十一

扬州

瘦西湖

摄影

美图

photo

旅行

分类: 东走西看
走马观花瘦西湖,不枉扬州行(原创组图)
 
    下扬州,瘦西湖是一定要去的。
    瘦西湖的形成从隋唐时期开始,当时的富豪开始沿瘦西湖的两岸陆续建园,而最终形成成熟的景区则在清代,由于康熙、乾隆两代帝王六度“南巡”,当地大兴土木,最终形成“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盛况。
    而瘦西湖的名称,则来源于清代钱塘诗人汪杭的诗“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这“销金窝子”是指大把花钱、寻花问柳的地方,而当时的杭州素有“销金锅儿”之称。比较起来杭州西湖就如丰满秀美的雍容少妇,扬州的长春湖,也就是瘦西湖以前的名字,却似修长清丽的窈窕淑女,于是此后便称“瘦西湖”了。
 

走马观花瘦西湖,不枉扬州行(原创组图)

 

游瘦西湖是一定要坐画舫的,一来这湖是一个长长的“L”形状,路程不短,

二来这湖上的美景在岸上是领略不到的。

 

走马观花瘦西湖,不枉扬州行(原创组图)

 

“长堤春柳”是一景。

    据说,当年隋场帝开挖运河时,翰林学士虞世基建议在河堤两岸大量插柳,既可护堤,又可遮荫。隋扬帝大喜,并亲手先栽一株,又赐垂柳姓杨,所以外地的柳树到了扬州就称杨柳,“多情最是扬州柳”,所以杨柳成了扬州的市树。

 

走马观花瘦西湖,不枉扬州行(原创组图)

 

如果愿意坐着人力车走过这“长堤春柳”,则可以听师傅说一说古人为什么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腰缠十万贯”到瘦西湖这个“销金窝子”的故事了。

 

走马观花瘦西湖,不枉扬州行(原创组图)

 

船行一路,经过的小桥不少,这是玉板桥

 

走马观花瘦西湖,不枉扬州行(原创组图)

 

这是春波桥

 

走马观花瘦西湖,不枉扬州行(原创组图)

 

五亭桥是瘦西湖的标志,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巡盐御史高恒所建,是因为建于莲花堤上,还是因为形状象一朵盛开的莲花,所以它又叫莲花桥。

 

走马观花瘦西湖,不枉扬州行(原创组图)

 

五亭桥受北海五龙亭影响的痕迹很深,

所以,乾隆南巡到此曾感叹它象北海琼岛春阴之景。

 

走马观花瘦西湖,不枉扬州行(原创组图)

 

吹台俗称钓鱼台,相传清乾隆南巡时曾在此钓过鱼。

 

走马观花瘦西湖,不枉扬州行(原创组图)

 

远看钓鱼台,游船画舫尽收眼底

 

走马观花瘦西湖,不枉扬州行(原创组图)

 

忽一会儿有歌船游来,江南软语刹是好听,但唱词却有些不懂。

导游说,都是传统曲目,每天在湖上来回表演。

 

走马观花瘦西湖,不枉扬州行(原创组图)

 

这就是那著名的二十四桥了。

杜牧有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但就是这桥名字就引动文人学者打了一千多年的笔墨官司。

 

走马观花瘦西湖,不枉扬州行(原创组图)

 

 登上二十四桥,便可领略杜牧当年的心境,那是一个“爽”呀!

 

走马观花瘦西湖,不枉扬州行(原创组图)

 

小金山的得名,是因为它很像镇江的金山,不过体积太小了一些。

 

走马观花瘦西湖,不枉扬州行(原创组图)

 

门口的狮子笑容可掬

 

走马观花瘦西湖,不枉扬州行(原创组图)

 

起死回生的古树。其实树并没有生,是攀缘的凌霄花将它伪装了起来。

 

走马观花瘦西湖,不枉扬州行(原创组图)

 

国庆期间,游人如织,瘦西湖也被装扮得喜气扬扬

 

走马观花瘦西湖,不枉扬州行(原创组图)

 

新疆的舞蹈展现了异域的风情

 

走马观花瘦西湖,不枉扬州行(原创组图)

 

正在表演的新疆妹妹

 

走马观花瘦西湖,不枉扬州行(原创组图)

 

高跷队在景区与游人同乐

 

走马观花瘦西湖,不枉扬州行(原创组图)

 

一对开心的“小眼镜”

 

走马观花瘦西湖,不枉扬州行(原创组图)

 

游罢瘦西湖,就总回把它和西湖比较一番。

风景都是很美,但西湖的故事似乎更多,这因为西湖本身就成长得更久。

但就画舫游湖来说,我则更爱瘦西湖,记得在西湖泛舟时四面是水,但在瘦西湖则可见两岸轻柳亭台一一而过,更可穿越无数的桥洞画梁。或者可以说,瘦西湖其实就是一条莺歌燕舞的风流河,同样会给人留下无穷的回味。

当然,明年的三月是应该再去一次扬州瘦西湖的,

到那时春城飞花,一定会是另外的一番景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