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不能自己打自己的嘴巴

(2006-08-29 17:07:37)
分类: 歪语杂谈
教育,不能自己打自己的嘴巴日前,教育部门再一次地发出了关于贯彻《义务教育法》的相关指导意见,规定义务教育阶段不得举办各种名目的重点学校、重点班,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学校和教师不得占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组织学生上课和集体补课,并特别强调学校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也不得按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排名。
    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孩子们一天才睡几个小时?睡眠严重不足,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更会影响到孩子的全面发展,影响到素质教育的实施。”的呼声。为学生减负,其实已经喊了10多年了。
    10年前,为了拍摄一个中国基础教育的电视系列片,我曾经采访了13个省30多个地区的基层学校和教育机构,在那时,有条件的学校就已经开展了素质教育、快乐教育的示范教学。希望通过这些手段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身心健康的指数。
    然而,十年已经过去,我们的职能机关仍然在努力地喊着同样的口号:
    “不得举办各种名目的重点学校、重点班。”
    “不得占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组织学生上课和集体补课。”
    “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不得按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排名。”
    “坚决纠正一些教师把主要精力用于校外补课的错误做法。”
    从表面看,这是在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把屡禁不止的错误根源推给了学校、老师,而实际上是一种掩耳盗铃的行为,或者说是一种自己打自己嘴巴的行为。
    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一个望子成龙思想特别严重的国家,也是一个因人口众多而就业竞争十分激烈的国家,所有的家长都希望孩子能考一个好的大学,有一份好的工作。这就是要求孩子读书的根本目的。同样,升学率的高低也仍然是一个学校办学好坏的评判标准,家长追求、学生追求、老师追求、学校追求的最终都集合到一点,那就是考不考得上大学。或者,用另一句话说,是高考制度在左右着整个的教育制度。是高考制度的功利性让我们的教育始终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轨道。
    如果有错,错就在这里。
    而我们的大学教育采取的是严进宽出的制度,只要考上大学,基本保证毕业,把学业过程中最惨烈的竞争推到了高考这一个环节。而这个环节也是对孩子心灵摧残最为严重的。很多升入大学的学生,一边庆幸自己闯过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难关,一边肆意地放纵自己,要把失去的“青春”找回来,从而迷上了灯红酒绿的奢华。民调显示已经有34.7%的受访者后悔上大学,大学正在由神圣的殿堂转化为社会的染缸。
    国外的大学教育,也有严进宽出和宽进严出这两种形式,不管那种都必然和整体的教育体制是配套的,但我们的教育体制,却明显是一种两头不顾,不能贯穿始终的体制。如果说我们真的想好心地让孩子们从繁重的学习负担中解脱出来,那就应该从高考和大学的教育改起,不然,我们就忍忍心,让孩子从小就参加竞争吧。重点学校、重点班、补课、按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排名,至少可以从小给孩子一个明确的目标----考上大学。否则,当他们轻松愉快地从初中毕业后,再马上进入激烈的高考竞争,恐怕不少孩子已经没有读书的勇气了。
    义务教育实际上担负了两个方面的任务:一是社会教育,提高社会普遍的教育程度;二是为高等教育准备人才。但目前后者比重远远超过前者,这就是“减负”的口号喊了十多年而不见成效的根本原因,如果我们不从整体上去理顺我们的教育体制,我相信,“减负”的口号再喊十年、二十年,也只是让人们不断地看到我们的教育体制在狠狠地打着自己的嘴巴。

教育,不能自己打自己的嘴巴

锐博客首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