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观日偏蚀

(2008-08-04 02:25:22)
标签:

天象

日蚀

记录

文化

分类: 游记

在太阳系,在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因与我们相邻的天体与我们的生存条件密切相关,一些像日升日落,月满月亏等天象就必然会引起我们人类的关注。

日蚀月蚀(人们通常把这叫做“日食”、“月食”)是我们最经常见到的一种自然天象,这在小学的自然常识可中早就有介绍。可是一个人一生能够亲眼看到这些现象的机会并不是很多。

我们知道,地球自转一周是24小时,围绕太阳公转一圈大约是365又四分之一天;而地球的卫星——月球没有自转,它围绕地球公转一周月为29天。由于地球与月球的自转与公转的“不同步”,这样每月必定有一天,要么地球位于太阳与月球之间,太阳发出的光被地球遮挡,它的阴影就会“投射”到月球表面,本该是满月的那一晚就会形成月蚀;反之,当月球运行至地球与太阳之间,月球的投影也会“投射”到地球表面上,这就形成日蚀。

由于地球与月球体积大小不同,运行轨迹又不是千篇一律,因此居住在地球任何一个地方的人们就不会同时观察到日蚀和月蚀;也因人们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所能观察到的也许是日全蚀,月全蚀(这样的几率很小),也许就是日偏蚀,月偏蚀。

今年7月31日,网上预报,在8月1日,人类将可以观测到一次日全蚀。由于这次月球投影带不在我国人口稠密地区,观察日全蚀最佳地区为俄罗斯西伯利亚,在我国只有新疆等地才可以观察到日全蚀;在我国其他地区只能观察到日偏蚀。尽管如此,我还是带着固有的好奇心,早早做好准备,等待日蚀发生的那一刻。

根据预报,在哈尔滨地区可以观察日偏蚀的时间是在8月1日傍晚六点多钟,在这一天我们将观测到“带蚀日落”的现象。能够成功观测到日蚀的外部条件是很多的,如果遇到阴天下雨,或多云,就无法看到。

7月31夜间,天上下起了雨,早上起来,雨越下越大。我心里暗自焦急:今天观看日蚀的计划也许会随着这场雨而“泡汤”。好在北方夏末秋初的雨不会持续很久,白天刮起几阵风,那些雨云就不知被赶到哪里去了。雨过天晴,碧空如洗——哈尔滨的天空总是那么蓝——这真的是天赐良机,是个观天的好气象。

以我的经验,临近傍晚,太阳总是“挂”在市区西北方向的天空,由于临近日落,在市区肯定是看不到太阳了。这时候只有到松花江边,在江北岸有一条广阔的地平线,只要天边没有厚厚的云彩,是肯定可以看到太阳的。于是下了班,我就赶紧戴上早就准备好的一副墨镜,蹬上自行车(因受交通信号灯限制,乘车肯定是赶不上的),沿着通往江边的尚志大街、经纬街向西北方向的江边赶去。

当还在路上时,我就不时地戴上墨镜观察太阳表面的变化,大约在18:20时,太阳的右下角开始出现一个小小的缺蚀——术语应该叫做“食既”——一个边缘很整齐的弧状缺口(老百姓的说法叫做“天狗吃太阳”,以往在人们对这样的天象不理解时,会跑到外面,敲着铜盆,驱赶“天狗”)。这时太阳与地球的夹角还比较太,尽管有墨镜遮挡,阳光仍然很刺眼。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的这个“缺口”越来越大。我一路走一路看,约10分钟后我赶到江边,太阳下半部的三分之一已经被月球的阴影遮挡了。

在松花江南岸可以停靠车辆的叫做“九站”的那个地段。这里视野开阔,江北岸没有大的人工构造,金水河上的斜拉桥凸显在江堤树木草丛构成出的墨绿色的地平线上。这时江边已经聚集了约100多人,有中小学生,有青年伴侣,有些则是一家几代人带着怀抱的孩子特意前来,还有一些则是开着私家车专程赶来。为了能观看这难得一见日落前的日偏蚀。人们显然都是有备而来,有的人用有色玻璃片,有的用X光片或CT片,也有人拿着一两张照相底片叠在一起放在眼前看;有些人更“聪明”,没有专用镜片,有人就透过小汽车玻璃窗的遮光膜去看太阳,效果很不错;有的人实在没有合适的镜片,就随意在哪里检来块玻璃片,用打火机的烟火在玻璃表面燎出一片黑烟,用最原始的工具去看日蚀。人们的常识都知道,用肉眼观察日蚀,对眼睛会造成伤害,而人们又急于想观察这一难得的天象,于是各种办法都想到用上了。

太阳偏向西北,在人们的观察过程中,日蚀的缺损越来越大,太阳被“吃”掉下半边,阳光已经不那么刺眼了。太阳继续往下落,渐渐地天边的太阳被遮挡掉一大半,变得像个香蕉。在场的人们纷纷用手机、相机拍摄这些画面。我也用手里的相机试了几次,只可惜自己的设备太业余,没有足够的长焦,根本拍不出像样的片子。

太阳与地平线的夹角已经小于10度。临近日落的太阳越是接近地平线越是落得快。天边地平线上有一些云层,被蚀掉大半的太阳已没有足够的光把云烧成红色或是镶上金边,带着它那一弧弯弯的金钩(以往常这样形容月亮),慢慢落入天边的云层里——这是我平生第一次见到“带蚀日落”。这时的时间接近19:00,日偏蚀全过程近40分钟。

                 观日偏蚀

                    (新华社记者 赵颖全在海口市拍摄到的日蚀照片)

 

一个自然的天象,在文献中或通过媒体报道都可以了解到,但是往往越是经过亲自感知的东西给人的教育越加深刻。日蚀月蚀现象以前我也见过多次,上次的日蚀大约是在2005年春的一个上午,那也是个日偏蚀。印象最深的是观察到1998年3月8日上午九时左右发生的日全蚀。当太阳完全被月球遮挡住时,天空暗下来许多,由于阳光受到阻挡和折射,自己的身影和其他可见地面景物的影子都变成重影或虚影,人们或像是生活在虚幻世界里。数十分钟过后,当阳光又重新直接照耀在地面时,才体会到阳光的可贵和生活的真实。

2008年8月1日的日偏蚀,被很多人忽略了。在这一天,下午四点多在四川省青川又发生了一次6.1级地震,当晚的新闻访谈中专家认为,由于不同天体的应力作用,或许会对地球地质现象产生某种作用力。人类想要完全了解所赖以生存的地球的全部,目前几乎是不可能,这太专业,也难以用大量事实论证。

我给同事发信息,问是否看到今天的日蚀,几个小时后接到回信——他们或是不知道今天有日蚀,或知道了是但忘记具体时间而忘记看了。

与自然天象相比,人类太渺小太无谓了。在跨度数亿年的星际演变中,人类历史,一个人的一生,不过是浩瀚星空的一粒尘埃,如果自己在有限的有知的生命里不珍视自己,不尽可能运用自己的感知来感受所生存的世界,或许也该为自己感到悲哀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人生“大考”
后一篇:奥运猜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