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在北京的四合院住过很长时间。那是规格比较大的两层院落,在西城区西交民巷的前红井,是中国银行的房产,紧邻人民大会堂。那几套院落还在,只是现改为王府宾馆了。
北京前门外商业区改建,要拆除大面积老街巷和四合院,对此北京人和很多外地人存在情感障碍。我觉得对此要有客观正确的态度。
北京城的确太古老了,它有八百年的历史。就在前几年,人们还一个劲地想离开四合院、大杂院,搬到楼房里去住。大面积四合院束缚现代化城市的发展,也与国家首都的地位不相符。而今人们对四和院的保留有了从未有过的热情,原因之一是在那里可以追寻当年的回忆,可以凝固我国传统建筑和文化。
但是历史毕竟是要发展的,我们不能总是因前人的功德而裹步不前。北京的前三门开始了北京现代城市建设的步伐。每一时期城市的发展都会给后人留下可享用传承的东西,不能因为要保存四合院而阻碍能够代表当今时代文化的东西的涌现。
四合院曾经是百年前老北京的特征。至今很多外国人对中国的印象仍停留在留长辫、戴瓜皮帽、裹小脚、住四合院的阶段,这很可悲也很恐怖。北京的四合院完全可以进历史博物馆啦!
北京的发展不能走两个极端:北京不需要“水箭蛋”,也不需要继续保留千篇一律的四合院。北京需要的是继续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发展趋势。而近10
年作为城市发展,显然是走上了发展无序、过度膨胀、好大喜功、全无特色的轨道。
对于前外商业区的改造,由于对其细节还不太了解,尚无发言权。但是应该注意的是这片商业区的规划和建设,要与北京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相符,要体现当今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要融入现代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理念,要具有时代特征,保证100年不落后;而不是要单纯满足2008奥运会和北京古老民俗的恢复。
这也是一种和谐。
加载中,请稍候......